[武宣县]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


 

--记武宣县村屯党员二、三事

    在广西大瑶山南麓的武宣县有这么一批农村共产党员,他们无官无职,却引领着周边几十号人贯彻着党的方针政策;他们无权无势,却调动着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着38万农村人口的乡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小康社会如何走,党员处处在带头!”  

  “吃亏得”二塘村党员陈历端  

  “吃亏得”是去年群众直选上来的二塘街委主任、共产党员陈历端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原是杂货批发商,承包着供销社、企办4800多平方米的商场。作为来宾市个体协会理事和县个体协会副会长,放着年进帐“万银”的大老板不当,却干起了村委每月100多元的“半夜尿桶”,谁都说他“颠到家”了。

  可他不这样认为,斤斤计较的人不算党员!上任不久就将早酝酿好的改造旧街道,打水泥路,装街灯向村民做了公开承诺。

  那是怎样的老街啊,建国以来没修过的路面屎尿街边横流,到哪哪臭,一下雨要穿水鞋淌个把月。几届的人大代表上访上书强烈要求解决的要求都石沉大海。听说新一届班子有动作,街上“老经验”弹起了老调:还不是象前几届村委光打雷不下雨呢!

  “党员走精边群众是不信的”陈历端第一个拿出了省吃俭用的1500元给村委做工程启动资金。有第一就有第二,党员们少的几十多的几百带动大家掀起了捐款热潮。缺钱的不用动员直接扛锄头、拿铁锹、开“方拖”投工投劳。不到两个月,四通八达的路面就平整地展现在眼前。

  二塘古镇群众首次感觉到,今年有史以来真真正正地过上了大年。纵横四方的平坦水泥路没了往日的坑洼和酸臭,街道两边大红灯笼、对联映衬着喜气洋洋的男女老少。全街60多盏,每隔十多米就一个新装的路灯给人们带来了安全祥和的感受。以二塘街为中心,两公里多长的三条机耕路延伸到灯盏、平田、罗业、麻碑7个村委,受益群众2万多人。

  在村委,有这么一笔令人们感慨万端,对党员肃然起敬的帐:“2006年1—2月硬化街道、装路灯、排污设施、修村级公路等工程共开支84939元。群众集资66882元,其中陈历端捐款18057元。另外,陈历端还主动承担了二塘街每月的路灯电费和维修费。”       

  “要看得”良田村党员莫好德  

  谈起党员的标尺,当了十五年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的金鸡乡良田村党员莫好德说,观念更新要在前,老跟人家屁股跑没劲。比大家看得远,这叫做“要看得”。

  你就说黔江村边这片荒草丛生的620亩岭地罢,承包老板换了几个最终以收不抵支而溜人。“种植品种老化、管理不到家是主要原因”。力排众议的他毅然将这片地转包了下来。追上退耕还林的好政策,250亩种上了尾叶桉;剩下的370亩种上了从北海调回的高产高糖品种粤糖94119和台糖27号。在贵州带了二十多人帮他管理蔗场的覃老板说:“这种良种蔗有腕口粗,4米多高,平均亩产在7吨左右。”

  据该乡乡长覃圣魏介绍,各乡镇基本都缺这个耐旱、早熟、分裂能力强的蔗种。目前引进的良种已经在本乡迅速普及开来。他生产的800多吨蔗种今年已全被黔糖、博宣两家大糖厂买下,全县可扩种良种面积近千亩。超前意识让一个大胆探索的人年进帐超过一百万元。

  说来难相信,去年晚稻一收割完,莫好德就紧锣密鼓地张罗修蔗区路——发动大家开山劈岭修建总长达26公里的环地蔗区路。有人嬉笑道,“全村万把吨的蔗屙泡尿就拉完了。用得着兴师动众?”

  事实让人们开了眼界:当大家投工投劳7000多个工日,投资24万元,路面全部铺平石子的蔗区路修好时,紧跟着来了新榨季。今年二月未过,马良村扩种的万多亩良种蔗就进厂3.6万吨。全村人均产蔗超10吨,仅甘蔗人均纯收入就达1900元。“如果还是原来的羊肠小道,甘蔗不知要拉到猴年马月”一名村老说。 

  “指挥得”清水村党员吕观祥  

  有人说,党员不党员,只差块把钱。“来宾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示范村”——清水村县人大代表、党员吕观祥却不那么认为:急难险重面前党员形成一个核心整体,这就是党员的本色。

  种蘑菇是种植时间短、收入高的项目,但清水村因技术问题一直成不了规模。经过调查研究,吕观祥在村委会上提出了“反弹琵琶”的方案。即抓住招商引资这根弦解决群众销售后顾之忧,通过党员承诺包户制引领整村农户行动。于是,贵港、桂林等外地老板先后驻村设点收购,种菇农户秤砣一跌就得钱。

  二队是武宣镇一直未种食用菌农民增收较慢的队,看到周边的乡村种菌致富,村民们心急如焚但又无种菌技术。清水村党员黄宁定承诺做该村的“科技培训员”服务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左邻右舍种菇。村民们被带动起来后,村委又想方设法联系引进了广西科丰菌业公司的170万元资金,创办了集制种、种植、收购、加工、外销一条龙的农产品加工厂,全队94%的农户种下了巴西菇。短短时间清水村消灭了种菇死角。种菇面积达6万平方米,总产值200多万元,仅种菇人均纯收入就有22100元。清水村成为该县种植食用菌最早,发展面积最快的村;武宣县也成了来宾市最大的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邱明忠、吕观秀、陈郁宣等一大批党员种菇大户,年种菇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一时远近村屯农民慕名来参观学习。师父沟是县级贫困村,人均收入不到500元。村长孙祖开带人参观后,回去发动全村种菇640平方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人均2棚多,成了全县三个月整村脱贫致富的典型。年过半百的三里镇旺村农民廖少初背米到清水村跟吕观祥拜师学艺后,回家种菇1200平方米,在全村掀起了种菇的热潮。桐岭镇“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武宣“种菇大王”何开永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后来居上的成功得益于清水村的启发。”(陈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