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家有一头价值1.6万元的杂交母牛,村级配种员做了4次人工配种均不受孕。正一筹莫展时,我拨通了科技特派员潘颖群的电话,经过检查和处理后,母牛成功配种受孕,如今已6个多月了。”7月28日,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三益村委屯董自然村贫困户施永顺笑着说。
母牛达到繁殖年龄不发情,或者经一两次配种都未受孕就直接卖到屠宰场,造成很大损失。据了解,繁殖母牛群中约有17%-25%的母牛患有不同程度繁殖障碍疾病。
“本地黄牛像条狗,一担挑得两头走。”这是此前钦北区流传的顺口溜,说的是本地黄牛品质下降,生产性能低,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跟不上现代需求。
潘颖群是钦北区畜牧站派驻大寺镇的科技特派员,面对本地黄牛品质下降和母牛繁殖障碍问题,他带领团队引进优良牛品种对本地肉牛进行改良,同时通过药物辅助治疗,攻克适龄繁育母牛繁殖障碍难题,借助繁殖技术干预,使80%母牛恢复正常繁殖机能,顺利配种产犊。通过改良,肉牛产肉性能比原来本地肉牛提高65%,使得肉牛养殖成为贫困户稳定的收入来源。
2019年,潘颖群在4个贫困村开展了137次农村科技实地服务,组织牛品种杂交改良,为贫困村引进摩拉、尼里拉菲、利木赞、德国黄牛、西门塔尔等优良牛品种,年内亲自为1347头母牛配种(其中为贫困村人工授精母牛110头),带领技术团队改良牛5158头,共产杂交牛3281头,年新增纯效益4541.3万元。急救诊疗难产母畜216头,减少农民损失138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钦北区肉牛存栏3.8万头,其中繁殖母牛存栏2万多头,肉牛养殖正成为该区脱贫增收的热门产业。
潘颖群是钦北区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把科技特派员选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创新相结合,提高该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同时,立足于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在“选”“派”“管”“效”上下足功夫,从农艺师、兽医师、畜牧师以及水产、林业等工程师中选派科技特派员,让他们在宣传“三农”政策、传播农业科技、引领科技创新、带动群众脱贫,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上发挥作用,助力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早春,钦北区黑皮冬瓜种植面积1750亩,由于连年耕作,土壤中病虫较多,瓜苗发病面积达120亩,让种植户不知所措。派驻大寺镇那桑村的科技特派员韦东胜到基地察看后,发现瓜苗枯死主要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
“根结线虫来源于未腐熟的鸡粪等农家肥,我建议种植户在种植前使用荣宝药物淋根,把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和病毒以及草种全部杀死,让植物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韦东胜告诉种植户。
针对大冬瓜种植户的顾虑,7月初,韦东胜到那桑村举办大冬瓜土壤消毒技术专题培训班,农户们表示,虽然早造收获不理想,但参加培训后,信心满满,争取晚造打一场翻身仗。
如今,在钦北区的田间地头,处处活跃着像韦东胜这样的科技特派员身影,他们或送技术上门、或提供现场咨询、或给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以科技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主要采取现场了解、征询服务对象意见、听取汇报、查阅总结材料等方式综合评价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绩效,促进科技扶贫取得效益。”钦州市钦北区科技局局长梁大勇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强化服务,实行精准对接帮扶,让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