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深耕商务旅游 力促产业复苏

左图:广西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历史名人大道。 中图:九曲湾温泉度假村。 右图:高峰森林公园星空露营。

那考河湿地公园。

三街两巷·城隍庙。

  编者按

  兴宁区是南宁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是“千年古城,百年商埠”老南宁的“见证者”。随着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商务人士涌入南宁,商务旅游异军突起。兴宁区适时启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功推出“城市会客厅”,肩负起讲好“南宁故事”的重要使命。

  一头挑起老城区、一头挑起乡村的兴宁区,还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乡村风貌。面对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兴宁区坚持“宜居宜业宜游”的战略定位,成功地将那考河等臭水沟改造成“湿地公园”,将人迹罕至的高峰林场发展成“森林乐园”。也因此,兴宁区顺利晋升为首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兴宁区文旅市场造成巨大影响,兴宁区没有消极等待,而是迎难而上,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奏响了产业复苏发展的最强音。

  1 从“旧街区”到“城市客厅”

  “以前来到南宁,我总有一个疑问,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哪里?如今我在‘三街两巷’找到了答案!”一位经常来南宁出差的广东商人阳先生感叹道。

  “三街两巷”位于兴宁区,是指解放路、兴宁路和民生路三条老街和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这一区域是“老南宁,邕文化”的发源地和承载地。

  曾几何时,因建筑年久失修,缺乏统一规划,“三街两巷”成为南宁“老、旧、乱”的代名词,不少历史文物湮没在市井之间,众多“南宁记忆”消失无痕。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要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兴宁区领导层形成共识。城区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以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突破点,加快推动“三街两巷”的保护与改造。

  通过“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三街两巷”恢复了青砖青瓦清水墙的古朴风貌。南宁城隍庙、苏缄殉难纪念碑亭、邓颖超纪念馆、南宁建制馆等场所重新焕发活力,向世人讲述“南宁传奇”。部分无人居住的老宅子,也迎来了特色博物馆、书院、文创场所的入驻,变身新的文化空间。

  重新开放的“三街两巷”,赢得了南宁“城市会客厅”的赞誉。每当夜幕降临,这一区域的每条街巷都亮起霓虹灯,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灯光辉映下美轮美奂,吸引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打卡。

  “‘三街两巷’项目一期开街运营以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50万人次。”南宁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外来商旅人士,已成为文化街区的重要客源。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店铺纷纷开门营业,游客日益增多,“三街两巷”的夜经济重新活跃起来,昔日繁华气象再度呈现。

  6月30日,“三街两巷”项目二期正式启动。一年之后,随着新会书院等传统地标的全新亮相,南宁城区文化旅游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2 从“臭水沟”到“湿地公园”

  盛夏的傍晚,走进兴宁区那考河湿地公园,一股清爽宜人的气息扑面而来。绿色植物组成层层“梯田”,美人蕉、朱槿花成片绽放,木质步道、水车凉亭相映成趣,游人络绎不绝……

  “以前那考河是臭水沟,现在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市民罗女士高兴地说:“生态环境的变化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从无人问津的臭水沟,到游客接踵而至的湿地公园,那考河的美丽蝶变,蕴藏着兴宁区“生态治理+旅游休闲”的发展密码。

  近年来,兴宁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通过实施“海绵城市”和“全流域治理”建设理念,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采取截污治污、河道补水、海绵建设、景观绿化等有力措施,培育了那考河“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新格局。

  河道生态的极大改善,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为城市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新的休闲去处,区域内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那考河流域的治理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就曾用“流连忘返”4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并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那考河的变化还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自那考河生态系统恢复以来,那考河的美景就频频出现在南宁人的朋友圈中,成为“网红景点”。疫情期间,那考河更成了市民“深呼吸”的理想之地。

  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带动下,兴宁区接连开展多项环境整治工作。另一条“臭水沟”沙江河,经过治理,也同样完成华丽转身,景观与宜居指数大大提升,成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新的“生态福利”。

  3 从“老林场”到“森林乐园”

  “南宁城郊的森林休闲旅游,以前只有青秀山,现在又多了一个好去处——高峰森林公园。”南宁市民王先生一家都是户外爱好者,他们了解到广西高峰森林公园的开园信息,成为首批“尝鲜”的游客。如今,他们已成为该园的常客。

  广西高峰森林公园位于兴宁区的广西高峰林场,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是南宁市郊的天然大氧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观念和体制等问题,广大市民无缘分享这一丰富的康养资源。

  近年来,随着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森林康养旅游日益引起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应运而生。该项目是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总占地10万余亩,旨在以国家4A级景区为标准,打造一张环城森林休闲旅游的崭新名片。

  2019年5月,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建成运营。项目整体以“人天共好,万物有灵”为文化主题,主打以运动类山地健身休闲、综合型森林康养度假、科普林区生态养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森林公园。

  今年以来,经过数月的疫情压抑,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周末到高峰森林公园泡一泡大氧吧。园区内登峰栈道、生命河谷、山涧喊泉、星月湖、七彩水滑道等景点,已成为游客与森林亲密交流、友爱互动的秘境乐园。

  7月4日,记者与广大市民一道,亲历了高峰森林公园的新玩法。一座长328米、距离地面116米的玻璃桥,让大家跃跃欲试,急着上山“探险”。上山的方式别具一格,一条黑色的传送带从山下向山顶移动,大家坐上传送带,几分钟便到达了玻璃桥。“这个上山方式太新奇了,我从来没见过。”南宁市民李女士开心不已。

  下山的方式同样让人惊喜。280米长的玻璃滑道悬挂山间,就像一条加长版的滑滑梯,一路滑到山底,让人尽情感受穿越丛林的乐趣。

  “走在玻璃桥上,可以一览众山小。最刺激的莫过于一段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步道,逼真的视觉效果、震撼的破裂音效让人心跳加速,走起来真是步步惊心!”南宁市黄小姐兴奋地说。

  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峰森林公园,已成为南宁城市休闲旅游的网红景区。据统计,自2019年5月建成运营以来,高峰森林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55.2万人次,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开业以来,园区接待游客已达20.2万人次。

  4 从“单业态”到“融合发展”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进程中,兴宁区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日益红火。

  兴宁区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如三塘花卉产业,五塘全国苦瓜之乡,昆仑百香果之乡。“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成为城区的重头戏。

  近年来,兴宁区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留肖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围村村、自治区5A级农业核心示范区——十里花卉长廊农业核心示范区为龙头,建起了70多家农家乐。每到周末,兴宁区各大乡村旅游点成为南宁市民休闲度假首选地。

  随着“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兴宁区的旅游赛事、体育活动日趋增多,旅游和体育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效益突显。

  据统计,目前在昆仑大道上已开发建设垂钓、越野摩托车、卡丁车足球场、球馆等休闲娱乐场所30多个,这些场所成为市民周末消遣娱乐的好去处。

  兴宁区还把打造“养生兴宁”品牌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升级改造温泉景区,推出中医理疗等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特色旅游服务。同时,推动旅游+中草药扩面升级,扩大药用植物的观光和养生功能,力争将广西药用植物园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

  “千年古城,百年商埠”是兴宁区的金字招牌。兴宁区通过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平话山歌、哭嫁歌、师公戏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进商贸区等活动,经济社会发展愈发蓬勃。

  “我们通过政府搭台,成功举办‘三月三’文化旅游节、‘绿城歌台’兴宁文化旅游节、农产品土货秀、南宁百货美美购、农家开年等活动,实现旅游和文化双赢发展。”兴宁区委相关人士介绍。

  目前,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为进一步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兴宁区积极开展本地游一系列文旅活动,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安排竹竿舞、天琴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昆仑关景区推出遗址保护区小卫士、抗战主题亲子活动等户外角色体验活动,为文旅市场增添了活力,有力促进文旅市场复苏回暖。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