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现代农业助农增收见效快


 

  走进昭平县各乡镇的生态型农业和科技型龙头农业基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幅诱人的田园风光:层层叠叠的高山上,一遍遍茶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分布在桂江各水域的网箱养鱼基地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这些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的农业生产场景,是昭平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做好高、精、深三篇文章

依靠科技向土地要效益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昭平县以将军峰茶叶为品牌的昭平茶源源不断地远销北京、上海、江苏、日本等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县的种茶面积达6.5万多亩,全县茶叶总产值1.5亿元以上,创利税2420多万元。
    根据该县优质稻、茶叶、水果、烟叶、蚕桑等种植和畜牧、桂江养殖业的突出优势,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两根主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认真做好高、精、深三篇文章,依靠科技向土地要效益,扩大了现代高效农业、创税农业的规模和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县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优势品种按照“扩规模,推良种、树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根据国家优势农业产业布局要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优质稻、茶叶、水果、烟叶、蚕桑等主导产品,引导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带和四大商品基地。如以走马、庇江、文竹等13个乡镇为主的茶叶、水果产业带,目前茶叶、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0万多亩,预计到2015年达20万亩;以凤凰、樟木林、黄姚等乡镇为主的晒烟、脐橙产业带,目前全县晒烟面积已达2.5万亩,脐橙基地也进入前期规划工作中;以昭平镇、庇江、黄姚、北陀等乡镇为主的桑蚕产业带;以中北部的黄姚等乡镇为主的香芋产业带;以南部木格、马江、古袍等乡镇为主的西瓜、柑桔产业带。优化品质结构,以实施种子工程和“二田”工程为载体,加快新品种引进和传统品种改良步伐,扩大优质杂交稻种比例,推广中优、金优等优质杂交稻和优质甜玉米,糯性玉米等,使中优、金优等优质杂交稻种植面积达29万多亩,占水稻实插面积的94%以上。该县还通过与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联姻”,在全县建立18个以名、优、新种为主的示范观察点,在仙回乡建立了700多亩优质稻种子繁育基地,年培育优质杂交水稻种子14万多公斤。同时大力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茶叶、水果、烟叶、香芋、粉葛、蔬菜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使该县粮经比例从原来的1:0.67提高到1:0.83,大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龙头“带”基地“连”产品
延伸产业链推广新产品

    近年来,该县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目前,全县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98家,年产值6100多万元,增加值1100多万元,营业收入69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联结带动全县劳动力达11.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人数的62.2%。目前,全县有林面积393.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3.9万立方米;有茶园面积6.5万亩,建有将军峰、大脑山、象棋山等10多个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网箱养殖名优鱼基地面积1.85万平方米;蚕桑基地面积7800亩;晒烟基地2.5万亩。
    该县还注意引导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组合,加快了农户的生产组织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展延长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和产业链,降低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龙头企业效益。去年全县农业增加值预计达9.6亿元,年均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2022元,年均增长6.3%。    (韦肇飞   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