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南区]推进优势产业向生态集约型转变


  钦南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发展全局,集约利用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加快引进推广资源节约替代、能量梯级利用、“零排放”、绿色再制造等技术,重点推进优势产业向生态集约型转变,一条条生态产业链撑起经济一片天。

循环利用废弃物促进企业增收

    糖料蔗生产一直是钦南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区甘蔗产量占全市甘蔗产量的55%以上,制糖业是该区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了集约和充分利用甘蔗原料,提高蔗糖产业整体效益,近年来,该区引导制糖企业树立“节能增效、循环利用”的理念,极力推行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的新技术。2005年投入3000多万元技术改造资金,建立循环用水系统,增设糖浆旋流器和扩建沉渣池等,进一步提高蔗糖质量,节约工艺用水,减少排污。积极从废物中掘金,利用蔗渣废弃物作为燃料使用,将节约的能源蔗渣和水膜除尘器的渣等废弃物打包出售,年增收上百万元。与此同时,该区针对辖区三家糖厂每年产生数百吨废弃汁水的实际,引进广东中港集团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的酒精厂,直接从过滤的废弃汁水中分解提炼制作酒精。在制糖企业内部、产业内部甚至产业之间催生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食物链”,使该区蔗糖产业走上循环经济、“链式发展”的发展之路。

生态种养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

    林业经济是钦南区的又一大优势产业。为形成种养业之间的互动和耦合,该区加快以沼气、林业为龙头的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建设,积极推行林果-鸡、鸭-沼气-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同时,该区还以项目引进推进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生产终端,促进产品的优化和升级,提升附加值。目前,该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07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各种农产品龙头企业有144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林产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海产品加工、竹藤棕草制品业、果蔬制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形成完整的种养加产业链。

循环养殖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

    钦南区依山傍海,海洋产业一直是该区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区大力发展海洋生态农业。在海堤内,改造低产咸酸田及荒滩荒水建虾塘发展对虾养殖;在水草和红树林带,牧养海蛋鸭和草鹅;在堤外滩涂上插养大蚝,养殖泥蚶、文蛤;在深水港汊,发展筏式吊养大蚝,箱式养殖石斑、红鱼等名贵鱼类,形成多样化、立体化和规模化的海养格局,积极推行“鱼-贝类-虾”等立体循环养殖模式使海水养殖走上生态路。同时,大力推广纯天然、全生态、无公害的养殖方式,确保海洋水质保护良好,促进绿色海产品生产。到目前,全区已发展海水养殖面积24.5万亩,其中对虾类面积6.8万亩,海蛋鸭60万羽,大蚝面积13.8万亩。此外,该区积极开发利用,拉长渔业产业链,初步形成养殖-初加工-精深加工一系列产品的渔业链式产业模式。如该区金海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用新技术结合传统工艺把海鸭蛋加工成黄泥咸蛋、灶灰咸蛋、五香咸蛋、麻辣咸蛋、松花皮蛋,并注册商标“海湾牌”海鸭蛋;星星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大蚝等作为原料,研制开发出已注册商标的“亚公山”牌蚝油,产品附加值成倍增长。(钟乾寿 莫峥嵘 李小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