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 打好“组合拳” 精准发力保就业

招聘促就业 培训增就业 岗位保就业

  撑开皮革,沿着边涂上胶水,按画好的线往里一折,再一按。皮包“折边”这道工序就完成了。“手头有活干,我心里就不慌了。”广西大化欣美创皮具厂的工作台前,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平方村那保屯脱贫户覃玉梅一边加工着皮包一边说。覃玉梅告诉记者,自己对务工的环境、福利待遇比较满意。“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离家近,可以兼顾家庭,我的生活质量也相对提高了。”

  上述是大化县全力支持和保障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大化县以稳就业、保就业为统领,坚持守好民生底线,精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就业,打好组合拳,精准发力保就业,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多线招聘促就业

  大化全力以赴做好“点对点”服务,保障农民工就业。住在大化县拿银安置区搬迁户的黄炳重今年不再外出打工。当地人社部门开展的“送工送岗”活动,帮他在家门口的家门口上岗就业。

  “在搬来拿银(安置区)之前,去了广东工作一段时间,后来回来照顾生病的父亲。去年这个厂开工,我在家门口就找到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大化旺成玩具有限公司务工的黄炳重说。

  针对当地企业招工难,农民工因疫情外出务工难的问题,大化县人社部门等,通过开展线上招聘、线下送人的“春风行动”等形式,精准做好劳务对接工作。得益于此,大化旺成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金色解决了用工缺口。她表示,目前在厂员工有2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8人,新进厂的员工第一个月的保底工资有2200元,他们做熟了之后,主要以计件为主,计件工资可达到2500到4500元。

  大化通过创办“扶贫车间”搭建贫困户就业脱贫的有利平台,优先安置贫困户就业,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致富技能,实现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全县8家就业扶贫车间已全部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率98%,带动就业人数645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102人。同时,给予县内复工复产企业发放一次性个人防疫补贴1.5万元,就业扶贫车间发放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2.3万元,支付免费包车费用142.2万元。对全县8家复工复产的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业提高一次性奖补标准至每人2000元,对自行购票到县外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给予500-800元交不等的通补贴。此外,对在2月—6月前到企业或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按实际在岗务工月数给予稳定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每人每月400元,鼓励贫困户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技能培训增就业

  6月16日,在异地搬迁民族新城里,碧桂园大化县精准扶贫首期粤菜师傅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画上圆满句号,102名学员变身“粤菜师傅”。

  “我结业后的创业梦想是,开一家自己的小菜馆,争取早日脱贫,实现发家致富。”拿到优秀学员证书的贫困户汪青梅对日后的创业梦信心满满。

  大化扎实做好职业技能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就业产业配套,已建成使用10个项目,通过打造产业园区、发展扶贫车间产业,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推介就业等方式来保障搬迁群众后续就业增收。目前贫困搬迁户劳动力14562人,已实现就业11962人,解决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问题。

  公益岗位保就业

  在推动就业工作中,大化除了释放就业潜力,还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针对就业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投资开发保洁员、巡河员、护林员、基础设施抢修、突击生产作业、危改突击员、疫情防控等等多类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局势。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3218个,其中扶贫公益性岗位1672个,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1546个。

  据不完成统计,截至5月底,大化全县劳动力已外出务工12.0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9万人,到区外务工2.08人,县外区内务工1.08万人,县内务工1.6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