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手工业发达,能工巧匠遍及城乡。如今,一项新的人才开发机制探索正在宾阳方兴未艾。
宾阳的农村党员队伍中不乏具有一技之长、能起带头致富示范作用的人才,但大都处于自我封闭、“单打独斗”状态,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示范作用发挥有限。如何发挥这部分党员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2003年初,经审慎调研,县委决定在全县农村开展“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活动,狠抓乡土人才队伍建设。
变“单打独斗”为“联合出击”
为确保这一人才开发规划的科学性,县委首先在大桥镇开展试点。
黎志奎,大桥镇首批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很早便以养蚕致富,但这一特长并没有明显惠及乡亲。在“工程”引导下,他带动周边几百户村民养蚕。如今,每年每户都可收入近万元。同样,在大桥镇新道村党员乡土人才韦瑞益帮助下,全村12户村民也摆脱了贫困。仅养蚕一项,大桥镇一年就有5000多万元收入。
变“单打独斗”为“联合出击”。为发挥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的集体效应,镇党委成立了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在全镇成立6个人才开发工作站,形成镇村两级党员乡土人才管理网络,并作专门登记、分类、造册归档,设立专门人才库,对他们灵活安排、使用。目前,全镇已建立农村党员乡土人才10大科技种养示范基地;合理调配使用农村党员乡土人才500多人。
“选、管、育、用”助成长
2004年5月,“工程”在宾阳全面铺开。为使农村党员乡土人才茁壮成长,县委在“选、管、育、用”上狠下功夫:
———“选”即坚持标准,把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党员列为“乡土人才”。
———“管”即建立县、镇、村三级乡土人才管理网络,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联系村的工作制度。
———“育”即多管齐下,提高党员乡土人才的素质。2005年以来,全县共培训1000名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受训农村党员干部已达80%,许多人掌握了1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成为“土专家”、“田秀才”。
———“用”就是开展“一连三”结对帮扶活动,即每名党员乡土人才分别联系1名非党致富能手、1名党员困难户和1名非党贫困户,共谋致富。目前,全县党员乡土人才已为困难户提供加工技术指导1.3万次、致富信息5000多条,使1500多户困难户脱贫。
功夫不负有心人。宾阳开展“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工程”活动,成效明显:全县农村党员乡土人才总量现已达1000人,占农村党员的7%;通过党员乡土人才的帮带作用,使全县农村乡土人才的总量超过2000人。(邢浩峰 刘万强 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