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选准生猪发展模式 集体收益更加稳健

今年前五个月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近一倍

  前几天“出粮”,岑溪市筋竹镇志明村村支书李宪祖点了点养猪场的微信账单笑了。“6月初,我们的生猪养殖基地出栏了891头生猪,根据入股比例,我们村可以获得分红7万元!”李宪祖逢人就说,恨不得给全村“群发”这一好消息。

  原来,志明村与石芹村、义水村等相邻的几个村“飞地抱团”建立了罗兴生猪养殖基地,今年销售生猪获利40多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双丰收”。他们成功创业的模式在岑溪市村支书的“朋友圈”里成为佳话。

  今年以来,岑溪市坚持“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规避风险”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三类模式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产业,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5月底,岑溪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478万元,其中有136个村收入超过5万元,同比增长98.1%。

  “飞地抱团式”养殖,整合资源补短板。为解决部分村集体有资源无资金、有项目无土地等问题,岑溪市以壮大本地生猪养殖产业为出发点,“一村一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村民合作社打破地域限制抱团发展。通过整合“飞入地”和“飞出地”的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和人力资源,该市共组建村集体养殖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11家,总投资6000多万元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并建立年产值约3.4亿元的村集体生猪养殖基地11个,可为35个村集体年均增收320万元以上,投资回报率达14.4%。在筋竹镇,15个村将37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统一打包,建立了可年出栏生猪4000头的旺兴生猪养殖基地,每年为相关村集体带来收益30多万元,并带动210多户1000余人稳定脱贫。马路镇引导5个村建设生猪养殖场,建成后可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13个,每个村集体每年可从中获得分红收入约5万元。

  “龙头带动式”养殖,壮大产业促双赢。“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我们2个村民合作社合股建立生猪养殖场,并提供猪苗供应、技术培训及保价回收等服务,村集体每年可从中获取收益约20万元,辐射带动了10多户群众养殖生猪致富。”三堡镇党委组织委员陈建昌说。据了解,岑溪市以产业“东融”为契机,积极对外招商引入龙头企业进驻,建立了“村民合作社+企业+农户”“村民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10多种发展模式,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和村民合作社的资源整合优势,一方面解决了村集体资金体量小、技术水平低、管理销售经验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有力推动了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和品牌化。

  “产租融合式”养殖,规避风险稳增收。岑溪市打破农村“自建自养”的传统养殖发展思路,指导部分乡镇集中村集体的各类资金和土地资源,采取“生产养殖+物业租赁”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营建成的养殖基地。在发展条件成熟时,基地由村集体自行经营;在缺乏人员技术、受到市场环境限制时,则将基地租赁给企业运营,从而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确保村集体获得稳定收入。其中,安平镇整合4个村资金190万元建立生猪养殖场,完善了保温猪舍、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尽管自主经营条件不成熟,但经镇党委牵线搭桥后,村集体通过招投标将养殖场租赁给专业养殖公司,在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每年仍有稳定收取租金32万元,走出了一条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