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 县]农民要过“城市生活”


  “农民也要过城里的生活”,这是横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心声。

    如今,在横县,靠发展茉莉花、蘑菇、甘蔗、养蚕等特色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已不满足于楼房、摩托车和各种各样的现代家电,而是更多地讲究起居住环境的变化。碧云天,绿草地,成了农民生活的新追求。横县县委、县政府顺应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合理规划,辐射带动,因势利导,整体推进,使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

演绎农村新生活

    生长茂盛的冬菜生产基地,幽雅的农家庭院楼阁,纵横交错的村屯硬化道路,靓丽多彩的农村文化广场……走进横县县城北郊,方圆15公里地带聚集了农村太多的新变化。

    在校椅镇石井新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对新建成的一座占地约16亩的文化广场做最后清扫工作。文化广场四周铺种上了绿草坪、风景树,还用上了奇石作装点,乒乓球台、石凳、文化活动室、灯光球场、戏台等一应俱全。石井新村经联社主任农仕余向笔者介绍,石井新村是一个有着70多户居民的小村屯,年初,村民们听说要建生态文明村,大伙的积极性可高了。由经联社干部带头捐资,大家也纷纷行动起来,踊跃捐资义务投工,共同掀起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在建设施工中,每天有140多名劳动力主动加入施工行列。

    行走在石井新村已铺好的环村水泥道路上,不时有村民开着摩托车和私家小轿车从身旁驶过。抬头望去,有几户人家在楼顶正忙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推开农户家院门,只见庭院内一盆盆花草竞相吐绿斗艳。农户家里,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房间宽敞明亮,厨房瓷砖洁白……

    “现在我们村环境有了大变样,村民集体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村民专心务农搞生产,群众安居乐业。”石井新村村主任农仕余介绍说,通过生态文明村建设,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对村民密切邻里关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在的石井新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蔚然成风。

    与石井新村相距不到5公里的上淇村笔木脚屯,几年前,村民们按照村规划蓝图,陆续建起了别墅式小洋楼,整齐统一,美观大方。现在,该屯29户人家家家户户门前都建有自己的小花园,庭院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生态家园促发展

    在横县,原本一些并不怎么起眼的村屯,经过生态文明村建设,短短时间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还有一些村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和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取得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赢。

    与石井新村相邻的木祥村,便是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和开发旅游业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后起之秀。木祥村有着让人羡慕的良好自然条件,村前山环水绕、竹林连片。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该村经联社主任麻昌日带领村民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房,召集村民制定了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去陋习圈家禽,全面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充分利用好门前资源带领村民走农业观光旅游增收之路,他又发动村民集资,在村旁建起了一个上百亩的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种上奇花异草、瓜果蔬菜等供游人前来采摘品尝,享受大自然田园风光乐趣。该示范园自今年5月1日建成并开业以来,至今共接待游客约10万人,收入近百万元。10月份,木祥村被评为南宁市生态文明村(屯)。

    而与木祥村邻近的岭脚村,村民麻恩、麻义兄弟俩见村中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便回村投资搞旅游开发,兄弟俩靠多年在外承包建筑工程时赚到的钱,投资60万元在岭脚村建起了壮观的村门和四通八达的水泥通道,并引回资金数百万元在岭脚村创办了横县首家生态农业旅游园,把村民带上了一条新的创业之路。几年来,岭脚村生态农业旅游园还接待了中央电视台等电视连续剧剧组的外景拍摄。

本报记者朱新韬  通讯员李奇迹 黄家传 文/图


石井新村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