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扶贫产业“小而弱”变“大而壮” 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4月的德保雾锁群山,春意盎然,走进那甲镇大章村联合发展桑蚕产业示范园,几百亩连片桑田郁郁葱葱。“全镇8个村800多户贫困户,单桑蚕这一项,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该镇党委书记李萍说,示范园集合了全镇力量,把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按照标准化管理,做强了产业,实现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2015年以来,德保聚焦“5+2”“3+1”等特色扶贫产业,以农业核心示范区、产业基地、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推动扶贫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有增收、能致富。目前,德保柑橘种植面积达14.3万亩,比2015年增4.8万亩;桑园6.3万亩,比2015年增5.9万亩;山楂7.24万亩,比2015年增4.94万亩。全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覆盖率接近100%(无劳动能力者通过入股分红形式参与)。

  区域抱团,小产业变大。围绕柑橘、山楂、桑蚕、生猪、糖料蔗、肉鸡、八角等特色产业,该县采取“1125”(一个党支部引领,打造一个产业基地,实现贫困户、贫困村集体经济双覆盖,用好创业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技能培训、资金政策、金融保险5大要素)模式,实施规模化种植、区域抱团发展。目前,该县累计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89家,有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园1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镇)级示范园13个、村级示范点121个。

  能人带动,贫困户变富。该县通过开展“云山夜校”“党旗领航+”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带头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发挥党组织“双培双带”作用,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目前,全县经过自治区级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共有267名,带动1591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农建独是那林村委会副主任,他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致富,去年承包上河村200亩地种桑。“根据县里的安排,我现在负责带动上河村发展产业。”农建独说,除确保上河村今年有3万元村集体收入外,还带动53户贫困户创业增收。

  创出品牌,土特产变强。扶贫产业由弱变壮,品牌化是必经路径。该县的德保脐橙、德保山楂、德保黑猪、德保矮马等产品,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德保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柑橘产业基地等8个基地、德保脐橙等9个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无公害产地认证。全县脐橙、砂糖橘、沃柑等水果预计年产量17.5万吨、产值10.5亿元,带动贫困户1510户5889人年人均增收4906元。“品牌是最好的通行证,名声打出去了,我们的果不愁卖。”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农全欢说。

  据了解,该县扶贫产业由弱变壮,还引来了加工企业的落户。目前该县已有广西实味有限公司、广西德保县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实味公司的山楂系列产品成了德保旅游最佳“伴手礼”;江缘茧丝绸公司年产白厂丝6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7亿元,上缴税金800万元,解决当地700多人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