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脱贫攻坚向更高质量迈进

  贺州市平桂区紧扣2018年贫困县退出,15个贫困村退出,6504户28505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聚焦“六大要求”,推动脱贫攻坚向更高质量迈进,确保2019年整区摘帽,交出一份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聚焦“两不愁”要求,打好产业就业提升战。围绕由“饱肚子”向“挣票子”转变,坚持以旅游引领产业扶贫,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参与乡村、生态等旅游开发,着力打造土瑶风情旅游发展项目,在狮东村大冲寨打造土瑶风情旅游和民俗博物馆,形成特色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在海拔1208米的大明山最高峰“明梅顶”,开发以瞭望塔为中心的土瑶特色旅游项目,集游客中心、傍山特色别墅、农家餐馆等于一体,带动周边地区贫困群众种植生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紧扣“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及有贫困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的要求,大力开发公益岗位312人。

  聚焦“三保障”要求,打好基础设施翻身战。全方位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在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短板弱项。实施2019—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建有政府办一体化村卫生室110所、全区120个行政村均有文化室(农家书屋)或戏台,改造乡村学校102所、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解决了40个贫困村通信网络不达标问题,实施4482 户23320 人易地扶贫搬迁。目前整区脱贫摘帽“九有一低于”有产业、住房、饮水、路、电、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指标均已达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完成,宽带进村、通信信号全覆盖。

  聚焦“高质量”要求,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针对土瑶深度贫困实际,瞄准“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脱贫摘帽”目标,通过实施产业扶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抓实教育扶智等办法,逐一破解了长期阻碍土瑶地区建设发展的行路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和产业发展难、村集体经济增收难等难题,土瑶地区发展得到日益改善。据统计,目前6个土瑶村实现了种植优质茶叶人均1.16亩、大肉姜户均2.5亩、杉树村均1.35万亩,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产业发展目标;311户1978人土瑶贫困群众搬离了“穷窝”住进了移民新城;778名土瑶学生到平桂区文华学校过渡就读;6个土瑶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底平均1.6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9.99万元。鹅塘镇槽碓村深度贫困村定点监测工作在自治区做典型发言。2018年计划3个土瑶村脱贫摘帽,705户4132人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可降至4.5%,实现“两年大见成效”目标。

  聚焦“奔小康”要求,打好乡村振兴战。切实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双提升”,实施4482 户23320 人易地扶贫搬迁,与安置小区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成平桂第一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4所、平桂实验小学、平桂文华学校、平桂民族学校、平桂高中等学校,推进教育保障与人才振兴有效衔接。成立平桂区西湾街道文华社区及平桂老乡家园自治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安置小区管理公约,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地组织保障,打造全面小康升级版。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大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持续改善。

  聚焦“提内力”要求,打好凝聚人心巩固战。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陋习革命”,推树一批群众身边的“脱贫标兵”“致富能手”,引导贫困群众想脱贫、能脱贫、会脱贫,从思想根源上拔掉“等靠要”思想;大力实施农民工“双培双带”工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把优秀农民工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治理,深入实施依法治区战略,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巩固民族团结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夯实长治久安的民心基础。

  聚焦“作风实”要求,打好执纪问责前哨战。为锻造一支会帮扶、作风硬、能力强、讲奉献的“攻坚铁军”,该区及时调整充实16个专责小组。创新实施“200名扶贫专家抓脱贫”行动,实行“一村一策”订单式精准选派355名干部驻村攻坚,把最优秀的人员和专家充实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创新实施“80项错点清单”和“21日工作法”,在每月“扶贫工作日”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核查,确保问题“清零”。建立“扶贫重点工作”和“扶贫政策落实”两张责任清单,把脱贫攻坚作为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在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使用等方面“动脑筋”“伸黑手”等违法违纪行为,一律依法依纪顶格查处,为脱贫攻坚提供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以铁的纪律促使扶贫干部“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从而推动帮扶实效“提”上来。(陈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