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县: “五个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

  荔浦市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定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转为为推动全市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打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型升级、优化环境、城市品味”等五大攻坚战,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各项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打响乡村振兴发展攻坚战 实现“村强”更“富民”

  以让农民富起来为出发点,坚持调研深剖问题,党建引领发展,形成合力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建设田园综合体,搭好主平台。荔浦整合各类资金约4亿元,着力打造荔水青山、毓秀马岭、梦里茶乡三大田园综合体,建设农业生产区、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生活居住区、村庄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促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观光和生态农庄,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实现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果成林、旱能灌、涝能排、能出产、可观赏的连片的高标准示范区。

  二是打造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每年安排300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着力实施农特优产品提升工程,全市建成3个自治区级示范区、5个桂林市示范区、5个县级示范区、20个乡级示范园、52个村级示范点,形成了38万亩的荔浦砂糖桔、荔浦芋、荔浦马蹄三大特色产业。“荔浦芋”“荔浦马蹄”“荔浦砂糖桔”先后获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值达40亿元。

  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党建领旗跑在前,理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以及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的关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利益共生、党员和群众共富为纽带,打造党建坚强堡垒,带领群众动起来。法德同治两手抓,构建平安村居环境。以“六有”“六服务”的标准,完成全市122个行政村的村级综合服务窗口建设,打造农村“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

  打响高质量脱贫攻坚战 既“授鱼”更“授渔

  着眼于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在基础设施、组织保障、激发动力等方面下功夫,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变成脱贫攻坚的“催化剂”。

  强化基础保障,疏通大动脉。先后投入10亿元实施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广西实施“城乡一体化”,全市农村公路硬化通达率100%,引领农村物流、农村电商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市144个行政村(社区)已实现“24小时送达”,有效解决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难题,打通了脱贫攻坚自主发展之路。

  强化组织保障,筑牢前沿阵地。强化头雁建设,对2017年底换届以来144个行政村1815名农村干部再次进行市、乡二级联审,清理撤换不胜任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干部,全市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全体定工村干部全部轮训。统筹3300多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村企合作分红、发展特色种养等方式,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全市90%以上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5万元以上。在全市农村推行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着力打造村级党组织示范带,全市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数量达到64个,星级化率为44.4%,其中五星级村党组织12个。

  强化政策保障,激发内生动力。采取“种养相加、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模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砂糖桔、香菇、灵芝、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17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6200万元,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瓶颈。完成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厂房式“扶贫车间”15家,高起点打造扶贫产业园,23家企业入园解决3650人就业,其中395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远程教育”“农家课堂”等载体,邀请本土“田秀才”、产业带头人等集中授课。同时,整合“技能就业培训”“雨露计划”等资源,探索“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开设“企业订单班”“田间产业培训班”等,抓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打响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育“工业树”造“产业林”

  坚守30年工业发展初心不改,实施园区3个“百亿工程”,构建“月亮引领,繁星闪烁”的全新格局。

  一是着力强龙头,挺直工业之“干”。出台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措施22条,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奖励扶持。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解决环评、土地等各类问题500多个,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贷款20多亿元,争取项目资金1亿多元。10月份,首期规模1亿元的科创基金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为广西第一支县级科创基金。

  二是着力补链条,伸展工业“枝叶”。9月份,自治区层面出台支持荔浦衣架家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8条,衣架家居与五金制品、印务包装等形成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应用,并创新运用电子商务等模式畅销国内外市场。运用“互联网+拍卖”模式,盘活园区闲置厂房资源引进新兴产业链项目5个,以英路维特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链将有望实现30亿元产值,食品药品产业加速向百亿产业迈进。通过“以商招商”奖励,今年引进了3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将逐步引进20余家企业,形成光电科技全产业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光电科技“双百亿”目标。

  三是着力聚集群,繁茂工业之“林”。以创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治区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县(市)为目标,创建了小微企业创业园、博士创业园等特色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科创企业加速器等创新平台,引进了7个博士团队,共有高导新材科等孵化器项目6个、明科智能开关等加速器项目3个。半年多就建成园区标准厂房8.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5000平方米,相继引进20余个新兴项目,总投资额40多亿元,近10家新兴企业已投产,3个项目被纳入自治区统筹推进“双新”项目。截至目前,荔浦共有龙头企业62家,链条工业企业600多家,工业领域获得“中国衣架之都”“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等各类荣誉100多项。

  打响优化服务环境攻坚战 应“呼声”增“赞声”

  以“为民服务解难题”为目标,在转变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软硬件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下功夫,促进整改落实见真章。

  一是转变工作作风。以“五进五访五问五解”为抓手,开展“作风大体检”。全市各级党组织共召开座谈会70余场次,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一线接访30余次,收到意见建议35条,把良好的工作作风转换为全市发展的“东风”。

  二是提升软硬件设施。新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40个,入驻单位40家,承接全市248项审批和登记确认项目,打造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贯通、纵向横向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同时,开设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办理”、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制、首付问责制,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能。

  三是提高办事效率。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实现了营业执照开办、公章刻制、税务定票种三项业务“一站式”办结,办结时限由最初的3个工作日优化为10分钟。不动产一般登记业务4项业务实现一日办结。建设用地预审和宅基地审批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采矿权审批由40个工作日压缩为14个工作日,窗口单位由“马上就办”逐步向“马上办好”转变,大大提升群众满意度。

  打响城市品位提升攻坚战 “小县城”呈现“高品质”

  以撤县设市为契机,以主题教育整改落实为抓手,从加强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谋划城市建设提挡升级。

  一是“三环”齐转,拉大城市框架。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和北环路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拥堵问题。同时以南环路、北环路、东环路的30公里外环为主线,以两条国道沿线和两个高速公路站口为基点,打造新的城市走廊和经济走廊,致力于形成一条以滨江两岸为中轴到各乡镇的“30分钟经济圈”。

  二是“两岸”齐建,亮化城市形象。打造长达10公里的休闲健身带,为市民健身锻炼和游客观光旅游提供了最佳去处;启动滨江南岸新时代广场建设项目,拟建设高约170米的现代城市综合性大厦,将成为荔浦市新地标;积极引进高端商住项目,实现了“建一批高端商住,美一片城市社区”的效果。

  三是“两容”齐抓,精化城市管理。聚焦市容、民容,加快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步伐,大力整治临街立面、环境卫生等影响市容的“牛皮癣”,解决实际问题100余个,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00余处。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常态化开展市政府领导带班、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滨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观光车督查组”经常性深入大街小巷检查,滨江两岸市容环境明显改善;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实现了环卫清洁、园林绿化管护、停车管理等3个市场化运作,市民停车及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荔浦市主题教育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