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脱贫攻坚亮点综述之产业发展篇

“三大精准”:传!帮!带!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融安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产业精准脱贫,着力在“5+2”“3+1”特色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制定县、村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并狠抓落实,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截至目前,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21%,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2016年以来,通过引导发展产业,实现11598户44721人脱贫。

  积极推广精准“传”

  “我们抽调了79名技术骨干组成产业技术专家团队,聚焦‘5+2’‘3+1’特色产业需求,深入村屯、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融安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副组长覃武荣介绍说。县里制定了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在62个贫困村成立农业科技扶贫服务站,选派农业科技扶贫驻村服务员,深入基层进行产业发展培训。培训内容覆盖贫困户发展的全部特色产业、每个特色产业的整个生产周期以及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各个方面。2016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833期,培训49815人次,其中邀请名师团队、精英团队、能人授课98期。

  同时,该县每年组成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培训专家组,奔赴全县12个乡镇开展产业扶贫政策培训。帮扶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利用每周“扶贫工作日”和“夜访工作制度”的契机到贫困户家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做到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

  政策聚焦精准“帮”

  “今天我们村成功与两家企业签订了购销协议,村里的金桔不仅不愁卖了,还能卖个好价钱。”11月30日,在2019年融安县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融安县大将镇才妙村第一书记邹同光开心地说。近年来,融安县通过举办金桔节、“大坡飞鸡节”、产销推介会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推介特色农产品,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该县还大力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农业产业。融安县立足特色主导产业,面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出台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产业奖补资金重点向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倾斜。2016年—2019年,共发放扶贫产业补助资金11939.3915万元。

  打造产业“微田园”,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该县在长安镇红卫村建设无病毒金桔苗圃“微田园”100亩,解决就业人数80多人;另有330亩由企业公司统一经营,采取“公司+贫困户”模式,吸收易地搬迁户就业务工,年吸收易地搬迁户长期工100名,年人均收入20000元,吸收易地搬迁户临时工300人,年人均收入4000元。

  打造品牌精准“带”

  融安县着力在“两棵树一根草”(金桔、香杉、青蒿)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打造品牌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以融安金桔为代表的一次产业逐步壮大,全县金桔种植面积16.7万亩,年产量14万吨,产值达14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单项收入5000元。以融安香杉为龙头的二次产业蓬勃发展,香杉种植面积发展到135.7万亩,创建了从育苗-种植-加工-观光的全产业链香杉基地。共有专业香杉深加工园区2个、香杉加工企业120家,香杉加工业年产值达40亿元。以电子商务为驱动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共有各类电商企业560家、网店1.2万家,2018年实现电商网络销售总额26.39亿元,带动就业2.8万人,其中贫困户5000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赖园园等电商带富能人不断涌现。境内还有全球最大的青蒿素生产企业,年产青蒿素7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同时,该县还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和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的带动作用。全县有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5家,家庭农场121家。全县62个贫困村全部成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有一个以上产业基地(园)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园)带动全村贫困户比例均达25%以上;共培育324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其中316名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能人和规模带动,让产业品牌效益不断扩大。(通讯员 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