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19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桂林召开,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接过自治区政府颁发的“特色旅游名县”牌匾,为该县的绿色脱贫再增加一张亮丽的名片。
凌云是珠江源头,是国家生态功能区。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靠山吃山”的凌云人民来说,环保和温饱是一对突出矛盾。
“大山难移,贫穷要移,思路决定出路。”伍奕蓉表示,依托良好的生态,凌云大力发展生态产品、生态旅游,培树生态文明,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今年,该县实现2056户916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6%,11个贫困村将脱贫出列,力争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A久久为功严守绿色
千百年来,“靠山吃山”是凌云人的生存之道,更是凌云人艰苦奋斗、勤劳肯干精神的体现:垦荒由山脚延伸到山头,放牧牛羊马由土山到石山。
然而,一味向大自然索取式的“靠山吃山”,导致种植区域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减弱、生态功能退化。
靠山吃山,必须要有新的吃法。“凌云的生态破坏了,一切发展无从谈起。”县长莫庸介绍,该县历届党委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从2000年开始,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石漠化治理等。
久久为功呵护绿色,迎来喜人成绩单。截至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63%,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受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9.5%。
该县还通过饮用水达标工程、蓝天保卫工程、城镇污水管网新建和改造等一系列保护措施,让“净水碧空”长驻。
目前,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2018年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B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阻碍凌云发展的是山,凌云的发展绕不开山。
绿色生态是凌云最大的优势,向生态要发展、要效益,最直接的路径就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201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比2015年增长30.9%,带动贫困群众3万多人增收。
“三张叶子”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近年来,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牵动,农民主动”的思路,该县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桑叶三大产业:茶园面积11.2万亩,其中有机茶2.1万亩,年产值4.9亿元;油茶面积28.1万亩,年产值3.9亿元;桑园面积8.1万亩,年产值2.14亿元。“仅凌云白毫茶一项,就累计带动1.5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凌云县茶叶中心主任谢再腾说。
与此同时,该县还将种植牛心李、百香果、中草药、林下鸡等作为治理石漠化和治贫“药方”,打造“靠山吃山”的凌云样本。凌云牛心李、凌云乌鸡先后成为地标产品。
在生态工业方面,该县瞄准农、石、水“三篇文章”。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和矿泉水等产业。全县24家上规企业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7家、建材企业3家,并培育了呗侬山泉、岑山泉等水企业。其中,呗侬山泉成为广西首款供港矿泉水,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3亿元,比2015年增长27.6%,提供就业岗位1150人,辐射带动贫困群众2500人。
C无烟工业风生水起
拥有秀美山川而不知道珍惜,无疑是暴殄天物!
青山绿水之间,凌云还拥有浩坤湖、泗城古州府、茶山金字塔国家4A级景区3个,有文庙、纳灵洞、水源洞、独秀峰、博物馆国家3A级景区5个。
以自治区打造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契机,该县不断在“城古、茶香、湖秀”上做旅游文章,逐渐打响“生态茶乡,长寿凌云”的旅游品牌。
今年1-8月,该县接待游客226.64万人次,同比增长23%,综合收入21.06亿元,同比增长13%。如今,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通过发展旅游带动5000多人脱贫。“年底百色至乐业高速公路通车,将串起黄果树瀑布、大石围天坑、浩坤湖、百色起义纪念园等旅游景点,凌云生态旅游春天即将到来。”该县文旅局领导说。
泛舟浩坤湖,仿佛荡漾在水墨画中。浩坤湖按照“水墨浩坤湖·百年渔火情”的定位,围绕湖泊休闲、风情体验、异地养老、养生度假、康体运动主体功能,深度融入名仕休闲文化、山水生态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瑶壮民族文化,高规格规划打造景区,成为桂西旅游扶贫的“网红景点”。
在位于浩坤湖的浩坤村,村民通过“库区补偿、养殖分红、产业带动、门票扶持、上岗就业、资源租赁”等方式,端稳了“旅游饭碗”,并有效带动周边弄福、陶化、初化等村增收。
D培树永续发展理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凌云人矢志不渝地保护生态,培树永续发展理念。
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定位,全县划定了重点发展区、拓展发展区、农业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4类空间功能区。还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每年考核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的生态建设成效,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如今,8个乡镇已有7个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命名,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称号。
建设生态乡镇,打造生态乡村。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理念已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涌现了一批环保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杜绝人为破坏、建设美好家园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行动自觉,“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村庄”“绿色农场”遍地开花。
生态山水名县、旅游度假休闲胜地……该县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人居环境重点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变得山清水秀地干净、精致整洁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