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落实政策 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

  夏粮生产喜获丰收,“5+2”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今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各项工作。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1.1%,全县农业经济总体呈现提质增效、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落实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完成全县75660户农户申报耕地地力补贴项目审核,补贴面积209799.63亩,每亩补贴标准133.27元,发放补贴资金总计2796万元。落实稻谷生产者补贴政策,上报稻谷生产补贴面积2万亩。上半年,全县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41万亩,完成任务38.5万亩的66%,预计粮食总产量达5.3万吨,完成全年任务7.2万吨的73.61%。

  水产畜牧业提质发展。上半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50万吨,完成全年肉类总产量任务3.05万吨的49%;水产品产量达7642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4.1%。

  “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助推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持续推进扶贫产业工程,“三特”水果新增种植1700亩,完成全年任务的56.9%;桑园新种4439亩,低产改造2594亩,完成全年改造任务2000亩的130%;出栏肉牛6000头、完成任务的25%,肉羊7.1万只、完成任务的29.55%;香猪出栏1.6万头、完成任务的37.65%;新增淡水生态养殖1000亩、完成任务8600亩的11.63%;建设8840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完成任务的98.2%。完成地标农产品七百弄鸡出栏66.27万羽,大化白玉薯示范种植1560亩。

  “党旗引领·联建联养”扶贫车间建设遍地开花。全县16个乡镇158个村(社区)规划建设的肉牛扶贫车间131个、肉羊61个、七百弄鸡158个、肉猪7个、鸽子64个、蛇养殖4个、桑蚕24个,共449个,已经开工建设411个,开工率为91.54%;已完工281个,已使用117个;目前,全县扶贫车间养殖肉牛850头、肉羊4200只、七百弄鸡16.2万羽、肉猪1100头、鸽子52500羽、蛇9600条、桑蚕420张。预计带动贫困户8300余户34000多人增收。

  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制定2019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重点打造大化县红水河现代生态渔业(核心)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12个乡级示范园、57个村级示范点,力争年内通过考评验收。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半年,新增35家农民合作社,全县发展到577家,合作社注册资金近12亿元,入社社员0.6万人。目前,拥有自治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家。78个贫困村注册有224家合作社,贫困村合作社覆盖率85%。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完成250人新型职业农民的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37期,培训群众2127人。

  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利用和收贮运体系建设。在江南乡、都阳镇、大化镇、岩滩镇等4个乡镇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和收贮运体系,保护生态资源。同时,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执法人员235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摊点507个次,完成肥料抽样5个、农药抽样3个。做好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全县完成蔬菜样品检测7939个,合格率达100%。加强畜牧产品质量监管,出动执法人员537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79家次、养殖企业(户)129家次,检查活体畜禽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80个次、屠宰企业78家次。(覃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