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城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率队到全州县,就新城建设、旅游发展等进行调研。全州县委书记林武民、县长周政英陪同。
新建成的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成为休闲好去处。
湘山寺,建于唐代的著名古刹,“兴唐显宋”,“楚南第一名刹”,广西最古老的佛教寺院。
井源山庄荷花艳。
天湖位于桂林市全州县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顶东侧,海拔1680多米,以一年四季的不同体验著称,春赏高山杜鹃,夏享湿地避暑,秋观漫天星斗,冬赏南国雪都,在广西区内唯此一景。境内有大片原始森林,众多奇花异草和野生动物。既有杭州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也有洞庭湖“茫茫五百雪域”美称。
□记者胡晓诗 通讯员蒋小维
“地灵人杰山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桂北全州魅力无穷。
2019年,全州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广西北大门、打造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按照“强农业、壮工业、建新城、兴旅游、活商贸、惠民生”工作思路,明确了“坚持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带动发展商贸物流业,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工作目标。这一年,也被称为全州的“旅游项目突破年”。
全州县委书记林武民表示,“全州县立足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着力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把独特的红色文化转化为要素集聚优势、把各方输血式支持转化为自主造血优势、把伟大的长征精神转化为创新驱动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以‘红+绿’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新格局,为实现全州跨越式发展奋力赶超。”
围绕兴旅游的战略部署,全州正凝聚全县之力,奋力书写一篇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红色文化推动绿色发展
全州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全县11个乡镇均留下红军的足迹,在这青山绿水间传颂着众多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故事,红色基因已深植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全州充分挖掘利用“红、绿”资源优势,让红色热土实现绿色脱贫。
在安和镇的龙井村,一条清澈无比的小河横穿整个村庄,河水因色彩奇美而被人称为“小九寨”。当地政府利用龙井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围绕生态、干净、有序、宜居的原则,合理规划修建了桥梁、观景台、休闲凉亭、滨水平台、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沿河休闲步道等基础设施及导览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设施,并对村内部分区域进行整理和绿化美化,增强了旅游服务及接待功能,让游客更好地欣赏这颗“蓝宝石”的美丽。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休闲步道上,不少村民在沿途做起了销售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的生意。龙平生是龙井村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村民,看到政府对龙井村的一番改造,一直在县城做生意的他嗅到了商机:“来这里玩的人多了,肯定需要一个休息、吃饭的地方,而吃饭就是最大的问题。”经过网络的宣传发酵,2017年的五一假期,来龙井村游玩的游客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龙平生表示“忙都忙不过来”。如今,龙平生的农家乐依旧生意红火,几乎周周爆满。对于来取经的村民,他也总是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规模是越做越大的。”下一步,他准备把自家的老房子重新改造一番,专门用来展示销售龙井村的特色农产品。
此外,当地政府还依托红军长征过安和镇的历史,深挖安和境内红色历史文化,对青龙山村、龙井村、大塘村、文塘村等连片的资源进行整合,将红色文化、风土民俗融入青山绿水。推出了青龙山村至龙井村的“红色教育”精品路线,形成了以“红、古、绿”为主题的特色旅游。
为延长旅游产业链,当地将生态旅游业拓宽、做强,推动龙井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发展。据统计,安和村村内开设乡村旅馆40余家,总床位150余张,农家乐46家,吸纳200余村民就业,直接实现了22名贫困户就业、创收脱贫,是全县乡村旅游促脱贫致富的典范。
同时,以龙井生态旅游、“红色教育”精品线路为阵营,“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逐步铺开,推进600亩连片油菜基地、香芋基地、泗溪沃柑基地、禾花鱼养殖基地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其中,都庞芋香示范区、泗溪沃柑示范区以“党群+合作社+基地”模式,带领周边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清晨的庙头镇大碧头村已经迈开了发展的步伐,工作人员正在该村的一处工地上忙碌着,正如这八月的盛夏一样,现场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这正是市、区统筹建设重大项目之一———全州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
据了解,大碧头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于2018年6月30日奠基开工,规划总面积12415亩,总投资30亿元。根据规划方案,将以5A级景区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大碧头自然特色景观和宾氏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全州首个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并将进行时尚化、体验化、创意化和国际化的演绎,把大碧头打造成创新型、生态型和国际型的旅游胜地,并形成旅游产业聚合力。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碧头村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
大碧头村距离全州县城29公里,这里是从湘桂古道进入全州的第一个村落,村子三面环山,一面向水(湘江),有“云中石寨”的美称,古村西边的龙角山下,是徐霞客由湘入桂第一站的山角驿渡口。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古村落,曾因交通不便,被人称做“没人嫁的村子”。大项目的落户,为这个偏僻的村子“送”来了一条宽阔平整的道路,大道向村子深处延伸进去,仅需10分钟的车程,就可以从黄沙河高速公路出口直达这里。
在度假区的大门对面,一排排新中式风格的楼房已现雏形,全州文体旅局局长刘雄生向记者介绍,这些新楼由项目业主投资,不仅解决了原住户搬迁安置的问题,村民还能免费获得门面,得到20%的收入提成分红,达到和谐共建的目的。
新楼的不远处,是50余栋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新旧建筑在这里和谐共存。在项目的开发中,当地政府尤其注重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等特色资源的保护,在建设中杜绝大拆大建,把一个村落作为一个景点、每一户民居作为一个景观小品来打造,让农村真正美起来。
目前,项目已进入试运营的阶段,吸引了不少市民以及外省游客前来游玩。10座坐落在青翠山间上的蘑菇型温泉别墅小屋早已装修一新,并于近日迎来了第一批住客。
大碧头度假区总经理张袖奇介绍,项目巨大的用工量不仅带动了周边的就业,影响力甚至扩散到了湖南地区;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进村施工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吃住需求,村子的农家乐应运而生,不少当地的年轻人加入自主创业的队伍做起了餐饮,村民的房屋也能用来出租,且租金相当可观。“在用工方面,我们也会优先考虑当地贫困户。”张袖奇说。
“我在外地工作了十年,很想回全州发展,因为这个项目回到了全州。”该公司的本地员工黄水秀表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公司的招聘信息,没想到全州还有这么大的项目,现在的工作环境好、离家近,我非常满意。”
据了解,目前大碧头项目已吸纳当地村民1658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有30人。实实在在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脱贫。
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作为农业大县,全州拥有许多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的种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促进了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全州县枧塘镇结合“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兴镇”的工作思路,根据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着力做好农产品的“名、特、优”三篇文章。依托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镇种植葡萄达11000多亩,香瓜3000多亩,大蒜2000多亩,金槐100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葡萄、香瓜、大蒜、金槐等为主导的“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
富硒巨峰葡萄是枧塘的“四宝”之一,因独特的气候和山地优势,该镇产的富硒巨峰葡萄具有颗粒大、果形美、口感好、含糖量高、自然熟的特点。
每到枧塘富硒巨峰葡萄大量上市的时节,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一列列葡萄藤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串串色泽饱满的葡萄沉甸甸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香甜可口的枧塘富硒巨峰葡萄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客商前来收购,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葡萄园里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瓦窑岗村村民黄钱斌介绍,“我家的葡萄亩产3000多斤,今年的收购价格为每斤5元,每亩收入达到1万多元,总共4亩可以有6万元的收入。”
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枧塘镇还运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新模式,通过“枧塘镇能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枧塘镇丰利香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累计带动600多户贫困户参与,促使32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收脱贫。
近年来,枧塘镇积极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引领助推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创建了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市级示范区,全州县远志现代农牧养殖县级示范区正在创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井源生态农庄正在争创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其中位于枧塘镇芳塘村委的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于2015年开始创建,2017年被评为桂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区核心区面积30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委和其他乡镇种植葡萄11000多亩,年产量38000吨,实现产值3亿余元。2018年被评为全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017年,示范区内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位居全镇前列。
此外,枧塘镇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依托红色文化、农业观光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重点抓好了思源民俗博物馆、瓦窑岗生态农业观光走廊、井源生态农庄、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遗址群--红色旅游骑行步道(枧塘段)的开发建设。其中思源民俗博物馆已启动申报3A级旅游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正在设计中。
枧塘葡萄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发展至今已是大规模种植,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外,还是一处生态景观。枧塘镇结合当前生态旅游的需要,修建了观景台、大型停车场、采摘通道、骑行绿道、葡萄文化长廊等景观设施,将特色景致、休闲养生、葡萄文化等地方元素融入乡村游。
成绩喜人今再启新征程
“全州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自然资源禀赋独特,我们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建设广西北大门,打造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选择,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建设大会战。举全县之力,因地制宜、深层次打造全域旅游。以大旅游理念推进旅游开发,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县长周政英介绍。
依托旅游和相关产业,近三年来,全州实现了49个贫困村,8338户29643人脱贫摘帽。2018年,全州旅游更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据统计,2018年全州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次3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7534亿元,均比2017年翻了三倍。《加快旅游业发展暨促进全域旅游开发扶持办法》的出台,更为全州“兴旅游”的目标开启加速度。在推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和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方面,全年创建旅游品牌8个,创历史新高。其中,以古树茶花为主题、农旅结合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桂林国际茶花谷被评为3A级景区,湘山景区拟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和龙井成功创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文桥雅文睿丽成功创建五星级农家乐,全州镇绿岛山庄、龙水荷花山庄、安和上乐园成功创建四星级农家乐,维也纳酒店(桂林全州汽车站店)评定为四星级酒店。天湖滑雪场于2018年12月29日盛大开业,当天接待游客达2000人次,成为华南首个户外高山大型滑雪场。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列入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6亿元,基本建成温泉池、旅游小镇、汤屋、稻田餐厅主体。全州旅游线路基本形成,和顺等旅行社组团入境。
2019年5月7日,全州县旅游发展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全州县已经吹响了旅游发展的新号角、踏上了旅游发展的新征程。全州县长周政英在旅游大会指出:“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跨越,使旅游带动成为推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的起点,全州将坚持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并蒂花开,更加突出旅游发展主题,围绕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构建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旅游新格局,力争年内实现旅游接待人数7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以上。
加快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全力加快天湖、大碧头等重点旅游项目的整体开发,力争天湖完成年度投资2亿元以上,大碧头完成年度投资6亿元以上,均实现年内对外营业;加快推进思源博物馆及沿灌江步道建设,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改造提升湘源文化公园、茶花谷、炎井温泉,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培育乡村旅游区、五星级农家乐2家以上。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旅游路网、中高端品牌酒店以及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庙头大碧头至茶花谷、大西江炎井至才湾天湖连接公路项目前期,实现天湖二级公路(全州段)8月底前建成通车,实现全州首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全州国际大酒店年内试营业,加快建设东丰国际大酒店,加快建成2A级以上旅游厕所10个以上。启动建设全州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接待能力和水平。
加强旅游营销推介,启动城市品牌设计,积极策划“快闪”主题活动助阵城市旅游宣传。深化与携程、途牛等国内外知名社交平台、媒体和线上线下旅行商合作,推出“三日游”“五日游”等多条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实施系列促销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举办首届全州旅游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打响全州旅游品牌。
实施“旅游+”,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工业、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发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连接灌阳、兴安、资源三县重要遗址点的桂北红色文化旅游大通道,以湘江战役觉山铺旧址、两河湘桂古道为重点打造桂北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湘江战役是伟大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长征精神是全州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全州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落实好新时代推进强农业、壮工业、建新城、兴旅游、活商贸、惠民生的发展部署,不断创造新经验,将长征精神融入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和道路坚定前行,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林武民说。
全州,正以昂扬阔步的姿态,走上一条以红色为发展底蕴,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的乡村振兴大道。
(图片由全州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