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那阳镇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横县那阳镇政华村村民农道灿发展养鸽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何任朗 摄

  “我养了800对鸽子,种有4亩优质稻和1.8亩甜玉米,政府补贴5000元,现在年收入有8万元左右。”近日,记者来到横县那阳镇政华村乳鸽养殖场,村民农道灿一边喂着鸽子,一边欢喜地对记者说。早在2016年他们一家就通过发展特色种养实现脱贫。

  近年来,横县那阳镇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加大对特色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贫困户发展优质稻、茶叶、柑橘、木瓜和养鸡、养鸽、养蛇等特色种养,充分盘活土地,全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取得了精准扶贫好成效。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种养

  “养殖800对种鸽,每月可出栏乳鸽1000只左右,按照目前16元一只的市场价格,每月销售额为1.6万元,除去1万元的饲养成本,每月收入大概有6000元。”农道灿现场给大伙算了一笔账。目前,农道灿的养殖场年出栏乳鸽约12000只,年收入超过7万元。

  在政华村一家土鸡养殖场,几千只体健毛亮的土鸡在树荫下欢快扑腾。养殖场负责人、政华村团支书谢世剑正在给几名贫困人员传授土鸡夏季疾病预防技术。

  “政华村地处山区,空气清新,很适合家禽生长。”谢世剑说,鉴于贫困户养殖分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他充分利用养殖场的成熟技术和销售渠道,通过技术指导、集中培训、“搭伙销售”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带动了40多户建档立卡户养鸡2200多只。

  近年来,那阳镇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该镇有各类特色养殖场7个,种养专业合作社29个,家庭农场2个,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至2018年底,共有439户1717名贫困人口和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以奖代补

  释放土地活力

  走进横县那阳镇周杨村,只见村里稻田翠绿,瓜果飘香,木瓜、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

  “木瓜生长周期短,挂果多,可用于提取木瓜浆和制作木瓜丝、木瓜丁,市场前景好。”周杨村木瓜种植基地负责人苏晋介绍说,木瓜种植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一个项目,除给种植木瓜的贫困户每户奖励300元外,每亩还额外补贴1200元,大伙种植积极性很高。目前,基地规模106亩,已带动80多户农户发展木瓜种植70余亩,其中62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过去大伙不愿种田,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不少田地丢荒,庭院荒凉,村里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周杨村村支书苏为海说,自从有了“以奖代补”政策,贫困户只要愿意发展种养,并达到一定规模,就能获得补贴,外出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创业,苏晋就是其中一个。

  横县那阳镇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优质稻、茶叶、玉米、木瓜、畜牧养殖等扶贫产业项目进行奖补,全面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让不少沉寂多年的土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面覆盖

  加大攻坚力度

  “2000多元的养殖补贴到账啦!”近日,顺利领到2019年上半年种养产业补贴的谢容芳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60多岁的谢容芳是横县那阳镇宝华村2015年退出户,全家只有她1人,虽然早已脱贫,但由于缺乏劳动力,生活仍然比较困难,极易返贫。今年上半年,谢容芳养鸡44只,委托代种优质稻2.1亩、代养鱼苗0.4亩。按照之前的政策,对退出户采取的是跟踪观察的扶贫措施,谢容芳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比较少。今年,她和其他脱贫户一样,可申请2256元的产业奖补。

  为防止脱贫户返贫,那阳镇加大排查力度,深入开展“特别困难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定工作,并建立了“脆弱人群数据库”,把扶贫政策全面覆盖到所有困难群众和边缘人群,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那阳镇并不是孤例,为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覆盖面,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从今年开始,横县对退出户和脱贫户在扶贫产业奖补、雨露计划补助、教育资助、医保等方面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其中,2014、2015年退出户和2016、2017、2018年脱贫户一样,发展种养均可获得最高5000元的产业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