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产业多点开花 农民“钱景”广阔

  搭上特色产业发展的快车,农产品卖出了更高的价格;开到乡间村头的扶贫车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红红火火……在广西钟山县,产业扶贫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扶贫车间开进村头,出了家门进厂门

  在钟山县凤翔镇唐月村的扶贫车间里,彩色的布料在村民董清香操作的缝纫机下穿梭,不一会儿,一个单肩背包便成形了。

  扶贫车间里一片忙碌

  这是钟山县鹏达皮具有限公司在该村开设的扶贫车间。环顾这个扶贫车间,成排的缝纫机映入眼帘,工人们正认真忙着手里的活儿。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董清香曾经外出打过工。近年来,父母年纪大了,小孩上学也需要照顾,董清香便回到家里务农,然而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

  “去年,村干部介绍我来这里上班,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我现在学习新的技术,学好之后还能赚更多的钱。”董清香说。

  钟山县鹏达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鹏贵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技术培训,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皮具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产品卖到了韩国、西班牙等地。目前,扶贫车间吸纳了当地100多人就业。

  说起扶贫车间的好处,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出了家门走几步就到厂门,还能照顾家里”“以前一年都存不了钱,现在每月领工资,干劲十足”……

  截至目前,钟山县授牌认定的扶贫车间有16家,涉及玩具制作、果蔬加工、家禽养殖等。这些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数近2000人,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照顾家庭与外出务工两头难的问题。

  特色产业以奖代补,农民种养兴致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钟山县集中向扶贫产业聚焦发力,扶贫特色产业以奖代补工作全面铺开,一大批适合当地发展特点的优质稻、柑橘、食用菌、鸡、牛等产业项目“多点开花”。

  走进钟山县清塘镇新合村,几乎家家户户养鸡。“我们现在一边种地,一边养鸡,日子越过越有劲。”贫困户廖海花笑吟吟地说。2016年底,廖海花的丈夫因为意外右手大拇指被割断,无法外出打工,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再加上三个孩子上学需要钱,廖海花天天干着急。

  村干部了解情况后,鼓励廖海花在家养鸡。根据钟山县的扶贫政策,只要饲养肉鸡超过30只以上,每养一只鸡都有10元的产业补助。从2017年的200只到2018年的500只,廖海花通过养鸡赚了2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廖海花干劲十足,今年还打算再养500只鸡。

  另一边,燕塘镇合群村的村民们做起了食用菌的文章。村民张壮图一直以卖凤尾菇养家糊口,自从钟山县“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后,张壮图种植凤尾菇的规模从以前的1000磅扩大到现在的2500磅。种菇一年的净利润可达2万多元。

  贫困户正在种植药材

  2018年,钟山县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597万元,发展壮大黑木耳、贡柑、肉牛等特色产业基地,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2.3%。

  目前,钟山县今年的扶贫特色产业“以奖代补”工作已全面铺开。该县选定优质稻、柑橘、根茎薯芋类、食用菌、鸡为特色产业,选定叶菜类、牛为自选特色产业。今年贫困户新发展扶贫特色产业,经申请、复核,符合要求的每户年度内奖补金额最高可达5000元。

  用活特色农业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

  连日来,清塘镇新合村第一书记虞长春组织村民抢种黄花倒水莲。经过几天的努力,已经种下了50亩。

  第一书记虞长春组织村民抢种黄花倒水莲

  见到虞长春时,他正忙着给黄花倒水莲培土。天还下着小雨,虞长春的鞋子上沾满黄泥。“黄花倒水莲浑身是宝,花和叶可制作养生茶,根部是药材,全株都可利用。而且黄花倒水莲种植时不用砍伐树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虞长春说。

  新合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7亩,且多数已租给外地老板种植果树。在2018年以前,村集体收入都为零。

  乡村振兴,还得靠自己。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合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进行了多次商讨和实地调研。针对村里大部分耕地已经出租出去的现实,村里决定从林地做文章。

  据虞长春介绍,新合村成立了村民合作社,重点发展黄花倒水莲产业,计划今年种植3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产业。按照市场价格估算,三年后这300亩黄花倒水莲能获得30万的收益。

  此外,新合村还考虑利用黄花倒水莲的花期发展养蜂产业。产业搞起来了,最大的受益者是新合村的村民。村民们可以就近就业,在家门口挣钱。

  截至2018年底,钟山县46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70个面上村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2个行政村收入超20万元。(朱晓玲、赖文艺、杨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