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佳县”典型材料之八:北流市

构建“玉贵走廊”核心经济地段

开拓县域经济全新发展格局


中共北流市委员会  北流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玉贵走廊,壮大县域经济,在两个融入中实现两个率先”的工作思路,  围绕富民、强市、奔小康的目标,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推动了北流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2亿元,增长19.5%;工业总产值70.2亿元,增长22.5%;财政收入3.7亿元,增长14.65%;农民人均纯收入255l元,增长10.57%。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主动融入“泛珠”、对接东盟,精心打造“玉贵走廊”核心地段
    几年来,我们立足于北流的区位优势,因势利导,努力构建“玉贵走廊”核心地段,创造性地做好发展具有北流特色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
    324国道是粤港澳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陆路大通道。2003年6月,自治区党委提出玉林市和贵港市要精心部署和建设好324国道沿线“玉贵走廊”经济带。我们北流市紧紧抓住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主动参与“玉贵走廊”建设,全力打造接受东部产业转移、对接“珠三角”产业链的“玉贵走廊”北流核心地段。一是科学规划。我们将全市经济基础好、综合发展条件优、位于城区周围的8个镇纳入“玉贵走廊”经济带建设,并以324国道、北宝二级公路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市。二是主动融入粤港澳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利用公路主干道沿线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北流作为粤港澳通往西南地区“桥头堡”的作用,把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从交通、产业、技术、人力、资本等方面与广东全面对接,全面开展经贸合作,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把“玉贵走廊”北流段建设成为面向粤港澳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去年,全市共接纳东部产业转移项目93个,合同总投资19.8亿元。三是竭尽全力招商引资上项目,强化投资拉动增长。我们充分发挥靠近粤港澳的区位优势,通过不断完善以城区、 “走廊”区域地带为重心的各项基础设施、工业园区设施,出台一系列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办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为主攻方向,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加强对主要分布在东盟各国的北流籍华人华侨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致富人员回乡投资办实业,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投资,推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引导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及时跟进国有集体企业退出的领域,在全市呈现出以“走廊”地段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的投资热潮。2004年,全市新上、续建或技改项目293个,比上年增加141个,总投资达48.0l亿元;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投资持续升温。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4亿元,增长71.24%,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2亿多元的嘉裕电子集团、投资1.1亿元的管道燃气输配工程、投资1.2亿元的铜石岭旅游开发项目已动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北流海螺水泥项目和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三环与意大利图那纳公司合作项目也已成功签约,即将动工建设。去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6%,拉动经济增长12.8个百分点。四是大力推动产业向“走廊”核心区域聚集。为了吸引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发挥规模效应,我们创新思路,按照“分计产值、分享利税”办法,打破镇域界限,实行“市内无乡镇界”的经济政策,各镇引进的企业均可在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的“玉贵走廊”区域内的工业园区落户。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各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又吸引了企业向园区集中。几年来,我们在“玉贵走廊”北流段建起了三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在沿国道324线和省道北宝二级公路沿线建起了10个镇级工业小区,建设和接纳了一批以陶瓷、水泥、毛纺织、皮革制品、家具、电子、机械、制衣、玩具等为主的东部转移的企业项目。  自治区重点项目北流市日用陶瓷出口生产园区,到2004年底,  已签订合同项目24个,落地开工建设20个,建成投产6个,累计完成投资4亿多元,投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700万元,创利税910万元。
    二、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我们根据北流市靠近粤港澳,市场信息灵通,外贸渠道通畅,本地瓷土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特点,瞄准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争创外贸出口超亿美元县(市)活动,加快北流海关监管区及三环海关监管点建设,为出口企业申报电子网络建设,大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和国际产品质量认证;鼓励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为企业争取“广交会”摊位,组织企业到“广交会”参展;加大财政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挖潜技改,更新升级,从而扩大了外贸出口规模。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日用陶瓷、皮革制品、罐头食品、林产化工、家具、玩具等10多类出口产品,出口企业达61家,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近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l家,去年,全市外贸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720万美元,成为全区出口量最大的县(市)。外贸出口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98个百分点。
    为了确保外向型经济给强优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市还制订了强优工业企业奖励办法,加大了对支柱产业扶持的力度。建立市领导与重点骨干企业的联系制度,凡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年上交税金在100万元或新上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落实一名市领导与其对应挂钩,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革新,两年来,我们共安排工业结构调整资金3774万元,重点支持了三环集团、仲礼瓷业、六瓷、七瓷等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改革新。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8家,比上年增加了33家,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达36家,其中;环集团销售收入5.6亿元,上缴税金5156万元,成为全国日用陶瓷产量、销量和出口量最大的一家企业。
    在培育支柱产业方面,我们在做大做优做强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外向度大、与国际市场关联密切的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北流已形成了外向发展趋势明显的若干支柱产业集群:一是日用陶瓷产业,全市有日用陶瓷企业54家,去年工业产值11.8亿元,销售收入15.4亿元,实现税金1.13亿元;二是水泥产业,共有水泥企业2l家,去年工业产值3.2亿元,实现税金2163万元;三是皮革毛织产业,全市共有皮件加工和毛织企业
106家,去年销售收入2.8亿元;四是建筑产业,全市有四级以上资质的企业17家,去年实现建筑安装总产值11.4亿元。
    三、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主导作用,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
    我们把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县域经济民营化策略。
    第一,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  政策规定,并结合北流实际,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创业的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服务工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项目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限时办结事项,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第二,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放心、放手、大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方面,支持重点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引导民营资本及时跟进国有、集体企业退出的领域,先后支持了三环集团、老田集团、仲礼瓷业和铭超瓷业及嘉裕电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参与改革,从而在陶瓷、水泥、制药、毛织、皮革、电子、水果加工等主要产业上基本实现了民营化。另一方面,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所有投资领域均向民营企业开放,尤其是鼓励民间资本收购政府投资经营并有收益的公路、城镇基础设施的经营权。
    第三,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创业。北流是民间资本十分雄厚的地方,2004年全市居民储蓄存款约50亿元,居于广西县(市)前列。我们充分利用广州、深圳、东莞、南宁各地同乡会的关系,采取“以诚招商”、 “以情引商”、“以商引商”、“挂职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吸引老板们回北流投资创业。在吸纳民间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中,我们实行全方位的包办式服务,真正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企业家创造一切投资创业的便利条件。在西垠镇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真贵瓷业公司的老板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原打算在外地办厂,由于市镇两级领导“三顾茅庐”,使我们下决心在北流办厂。投资8000万元兴建四星级红云酒店的老板说,是北流的优越环境吸引了我,是家乡人民的真诚感动了我,让我们最终决定回北流投资置业。
    通过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19401户,注册资金3.35亿元;私营企业816家,注册资金6.6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98.6%。纳税超5000万元的企业l家,超400万元的4家;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税收收入的88%均来自民营经济。
    四、城乡并举,良性互动,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努力避免“重城市,轻乡镇”的发展误区,在抓好城市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发展壮大乡镇经济,把壮大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奔小康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第一,加大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我市投入3.8亿元建设纵贯北流南北、连接中南部所有乡镇、直通广东省重要港口水东港的北宝二级路,使之成为我市融入珠三角地区的又一便捷出海通道;投资2亿多元建设镇村公路,实现了镇镇通硬化道路、村村通四级公路,全市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交通网络;投资2.13亿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大大改善企业用电条件;投资4350万元改造完善电信通讯设施,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第二,优化乡镇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实行机关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市直机关与企业挂钩服务制度,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立投诉举报机构,查处阻碍经济发展的违纪行为,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乡镇经济大发展。一是实行乡镇经济发展风险责任制,乡镇领导对全镇各项经济指标实施风险抵押,在财税方面实行超收分成和重奖的办法等;二是建立有效的财政激励机制,每年从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完成工业大会战目标有功人员和完成经济发展责任制的人员,极大地调动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三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支农资金1691万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等项目,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第四,大力支持乡镇发展工业园区,打造乡镇经济发展的平台。在北部乡镇建设了民安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和独木岗工业区、田心工业区,在中南部乡镇规划建设了10个工业小区,累计完成投资10.87亿元,进园企业183家,企业销售收入10亿多元。全市各乡镇还兴办制药企业26家,实现产值6200万元。
    第五,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市有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协会)48个。2004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81万亩,荔枝、龙眼水果产量8.5万吨,销售收入3.7亿元,畜牧水产养殖业总产值9.002亿元,蘑菇栽培面积201.8万平方米,销售收入达5238.77万元。
    第六,把劳务输出作为战略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使培训提高和推荐就业有机互动,全市外出务工人员22.6万人,务工总收入达13.6亿元。
    上述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北流市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基础。去年,全市23个镇中,财政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有12个,其中超5000万元的镇有1个,超1000万元的有5个,占玉林市超千万元镇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增速超15%的有11个,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良好局面。

    2004年,北流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的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入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大“玉贵走廊”北流段建设力度,努力开创北流市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进入专题>>2005年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