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绵区]打造“世界裤子之都”

  2004年12月14日法国《解放报》刊登了一则关于玉林福绵的消息,将福绵称作“世界裤子之都”。《参考消息》转载了这篇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法国媒体关注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城镇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刚刚荣获200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的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
  福绵发展服装业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已有少量家庭专门从事服装生产。进入80年代后,福绵的服装业开始有了长足进展。到90年代,国内、国外各大品牌服装厂经常来福绵下订单加工服装,当时广州沙河服装市场有近2/3的摊位都是福绵老板租用的。
  现在福绵拥有大大小小服装厂690多家,一天能生产50多万条裤子,有200多种款式,产品销往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生产的100条裤子中,就有3条是福绵产的。
  尽管福绵裤子的生产量惊人,但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法国《解放报》特别提到,福绵生产的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裤子”,但“质量一般”。福绵的服装加工厂大部分是传统的家庭作坊,企业规模小,产品以中、低档裤子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为了能把福绵生产裤子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福绵首先改变服装业主的观念。2003年开始,政府多次组织个体老板到宁波、温州等大型服装集团参观,规模的差距使各位老板震惊不小,他们不再局限于“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纷纷着手兴建规模厂房。其次是打造自己的品牌。1999年以前,福绵加工的裤子基本都是别人的牌子,平均一条裤子只能赚0.5元到1元。2000年,福绵管理区政府开始引导福绵的企业家创建自己的牌子。现在,福绵已拥有“帝皇”、“新勇”、“智利来”、“圣健华世家”等20多个服装品牌,大部分商标还同时在香港注册。福西村私营业主唐继忠投资兴建的富利服装有限公司,申报商标“圣健华世家”后,每年接受国外订单达60多万件(套),公司年产值1200多万元,创税40多万元。另外,福绵服装厂的分布很零散,没有一个吸引外资的平台。福绵区政府于2003年修建了一条福绵大道,作为服装工业基地,在大道两旁兴建厂房。大道两旁已有16家外来服装企业,总投资8500多万元。
  福绵同时大力发展上下游的产业链,涵盖服装制造、水洗、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从布料、拉链、纽扣、商标、成品包装袋等配套产品一应俱全,一条裤子的生产过程完全不用离开福绵。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了产值,派生出许多新企业。据悉,福绵现有服装水洗企业17家,电脑绣花厂35家,服装辅料厂9家,布匹批发、服装机械、辅料销售等经销商53家,物流企业3家。
  今年春节前,福绵成功举办了“2005福绵服装展销会”,来自区内外的近200家企业参展,签下1830万条裤子的订单,金额5.3亿元,现场成交额2100万元。福绵,这个西南边远地区的小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裤子之都”。


                  《华南新闻》 (2005年05月18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