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浔郁平原的罗碑村,农田成片平整,土地肥沃,但路难行,易受涝,村屯基础设施简陋,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绊脚石。
如何发挥好乡贤的力量,搬掉绊脚石?村两委积极探索“党建+乡贤”的乡村治理模式,发挥乡贤亲缘、人缘、地缘优势,抱团做公益,自愿捐资回馈家乡,打响一场声势浩大的建设美丽乡村攻关战。
乡贤韦歧鹤在贵港城区做木材生意,因工作繁忙,一年到头很少回村。
但自去年以来,他频频回村与村委商议修路、人饮、村级公共活动中心等建设事宜,一头扎进村屯建设中,并带头捐款1万多元。面对生意损失、家人的埋怨、合作伙伴的不解,他无怨无悔。
该村近百名乡贤“反哺”家乡,其力量正不断凝聚。几年来共捐款40万元,引领激发本村群众集资100多万元,实施天眼、修路、人饮、水利、篮球场等一事一议项目23个,总投资500多万元。
没有产业,乡村就振兴不起来。去年1月,港北区引进湖北潜网集团在罗碑村投资兴建小龙虾养殖基地,需用群众1600多亩农田,但部分群众对除田埂挖沟建虾田持怀疑态度,迟迟不肯签订租地协议。
关键时刻,乡贤纷纷归来,主动邀请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又利用晚上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做空调生意的乡贤曾贤龙,不顾白天的劳累,每晚驾车回村,与镇村干部一道,三番五次登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成功动员8户群众签订了20余亩租地协议。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全村顺利流转土地500多亩,建成9个标准虾田。水面养虾,水上种稻,去年6月,稻虾双丰收,成功举办了罗碑村小龙虾节,激发了群众开展稻虾种养的热情。
虾养了,田还得种好。村两委主动邀请乡贤实地考察,破解村屯产业发展难题。
乡贤杨斌在了解到村内水田富含硒元素后,请来农业专家开展土壤检测,并投资50多万元,流转土地250亩,建立罗碑村富硒水稻种植基地,年收入可观。
乡贤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入股或扩大优势产业。去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2万元,同比增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