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不久前在深圳市举行招商引智推介会,现场签约30亿元、达成初步意向80亿元,项目涵盖IC集成电路载板、无人机、智能终端、LED配套设施等高端产业。
一个不沿海、不靠边、没高铁的县级市,凭什么吸引众多高端产业集聚?“通过改善人力、金融、环境要素,培植优势资源,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自身的吸引力。”荔浦市政府经济顾问滕佑灵博士说。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荔浦在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打造重商、爱商、护商的优质投资环境方面,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2018年,该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
强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机制保障是关键。
荔浦出台了《四家班子领导跟踪服务工业企业工作方案》,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月一联系、一月一例会、一季一汇报、一年一提升、一年一考评”,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定时由企业家对领导和部门进行评分评价,并纳入绩效考评。
为持续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各部门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初步建立公共服务目录体系并实行动态管理,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我们历来重视对企业的帮扶联系,形成了‘官员当保姆,老板评干部’的企业服务机制,2007年以来,向企业派驻了5批64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有力地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深圳的招商引智会上,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介绍。
该市还先后成立工业发展协调服务领导小组,规范零星小作坊、小加工点工作领导小组,破产(僵尸)企业闲置厂房资产处置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我们是2016年进驻的企业,当年进驻当年投产。这与当地领导干部的热情服务分不开。为了一个环保批复,分管企业的副镇长听说之后,3天时间就帮我将审批办妥了。”在金牛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园,鑫隆工艺品公司负责人黄戴屏说,“我们主要生产衣架,70%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现在担心的是砂糖橘采摘期,怕到时候人手短缺。”
衣架是荔浦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担心季节性工人短缺的不止隆鑫一家。当地党委政府除了临时招外地工人外,还推动企业将信息化和自动化运用到生产中来。裕祥公司智能机械手、佰客喜公司木衣架3D数控生产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化解了招工用工难题。
抓服务,“以商招商”引进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是抓手。
该市推出系列举措提高政务工作效率,为企业办事提供最大便利:
设立服务工业企业“联审联批”窗口,推动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建立健全“并联审批”“代办服务”“绿色通道”等服务渠道,2018年5月开通了“不动产登记企业服务通道”,已为79家企业办理登记208宗;率先成立了广西首家非公企业巡回法庭,为企业化解纠纷提供“一站式”服务……据统计,2017年以来,累计为企业解决土地、环保等各种问题近1000个。
“再好的政策束之高阁也形同虚设。我们要求各部门、各乡镇大力推动政策从纸上走出去、从机关单位走出去,让政策助力、引领企业发展。”市长李玉清说。
“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是荔浦的创新做法。围绕延长光电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链,主动到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区域产业链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总投资9亿元的美亚迪光电产业项目,就是通过企业家“口碑”引进的新兴科技产业。“我们2016年签约,2017年5月就投产,现在已有4条生产线投产。”美亚迪部门负责人罗紫云说,“市里相关部门的跟踪服务非常到位,工作甚至细化到企业文化、消防培训等方面。”
筑平台,引智引资同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筑平台是根本。
该市近3年累计投资7亿多元,用于完善园区水、电、路、污水处理、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00万元建设广西首个含氰重金属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
此外,还挂牌成立荔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建设博士创业园实现引智引资同步,以产业链吸引人才链。与多所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签署研发合作协议,引进博士创业团队13个,把产业、项目和人才结合在一起,重点发展新能源、光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吸引更多的资源、人才等要素集聚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荔浦如何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据介绍,该市相继出台《工业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奖励扶持方案》《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施办法》等激励性政策措施10余项,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奖励在产业转型升级、技改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突出的企业。2017年,该市通过各类融资平台,为企业争取融资贷款50多亿元,帮助数百家企业壮大生产。
“荔浦现有金融机构9家,金融机构网点46个,融资政策灵活多样,正在探索成立科创基金。”李玉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