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县城新貌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2015年年底,金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770户3.23万人,贫困发生率23.93%;2018年,金秀计划脱贫12421人,摘帽14个贫困村,预计贫困发生率降至2.46%。
如何甩掉“穷帽子”,实现脱贫致富?“金秀县委、县政府坚持高位推进,全面压实责任,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谋划,精心部署,调结构、补短板、强落实,‘输血’‘造血’并重,集中优势力量‘拔穷根’,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五场硬仗’多点开花、逐浪铺进,极大改善大瑶山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市委常委、金秀县委书记韦德斌说。
由此,一场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在大瑶山打响,尽锐出战破贫困堡垒,精准施策建全面小康。
产业拓宽脱贫路
既然大山搬不走、移不动,那么人就要学会换思路,何不与山为伴,乐写“生态”文章呢?在金秀县金秀镇共和村村民逐渐掌握让生态“变现”的技能后,他们开始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让林地里到处种满“仙草”——黄花倒水莲。“大瑶山的瑶胞坐拥生态资源优势,却不得不面对山多地少的瓶颈。然而,树木长在山上,短则10年、长则20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周期长、收益慢,我们不得不走林下‘掘金’的新路子,既能实现金山银山,也能保住绿水青山。”共和村“第一书记”黄国整说,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如今共和村“靠山吃山”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的群众越来越多,全县林下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
共和村村民正在晾晒林下种植的中草药——黄花倒水莲
“从我们‘生态+’产业扶贫的实践来看,生态和发展并不矛盾,离开生态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金秀在管护好水源林,维护好生态屏障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原有的野生茶、甜茶、水果种植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用3年时间种植10万亩瑶药和10万亩油茶,为金秀的‘康养产业’提供硬件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金秀县县长兰向东说。
金秀县按照“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生态+”产业扶贫模式,破解产业“单一式”脱贫难题,不断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产业“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同时,制定《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下中草药产业发展方案》《金秀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投入资金2053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贫困户发展“5+2”特色产业,形成山内乡(镇)发展“茶叶+”和“中草药+”为主、山外乡(镇)发展“水果+”为主的多套餐产业扶贫模式。
据了解,金秀“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10455户,覆盖率97.66%;28个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超过80%,以产业支撑贫困户持续增收的模式已基本形成,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搬离“穷窝”焕新颜
地少、山高、路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这就是金秀大瑶山许多村屯的真实写照。面对如此困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成了解决深贫山区贫困人口的治本之策。
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是金秀县脱贫攻坚必须打赢的“五场硬仗”之一。“十三五”期间,金秀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改善民生的重要战场,并将易地扶贫搬迁、安居富民、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带动等结合起来,帮助金秀大瑶山的瑶胞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
金秀•幸福里易地扶贫安置点
六段村拉伽秘境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想不到我们全家5口人能搬进4室1厅的新居,这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在金秀·幸福里易地扶贫安置点,来自金秀桐木镇古院村的贫困户黄宝凤站在新房里,高兴地说。“搬家不仅解决我们的居住问题,还解决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等问题。以后,我打算和爱人在这里做点小生意,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来自金秀忠良乡双合村的贫困户黄元银话语间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金秀·幸福里易地扶贫安置点通过设立就业劳务公司,培训贫困户劳动技能,提供相应的劳动岗位;建立就业孵化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及技术支持;安置小区的商业铺面用于出租,为群众后续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小区周边配套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桐木镇中心幼儿园、桐木中心小学以及桐木镇中学、金秀县人民医院桐木分院等,满足了搬迁群众日常就学、就医、商贸、文体娱乐等需要,让群众享受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小区里不仅成立了幸福里小区工作服务站,还成立了党支部委员会,幸福里微菜地、便民超市、灯光球场、小区活动室、党群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安家更安心。
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该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通过落实产业政策、合理规划扶贫安置点、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真正实现“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可持续”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2016-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搬迁入住,共安置7647人。
“五联”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桐木镇三友村是“十三五”期间国定贫困村,如今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该村村民转变观念,发展种植砂糖橘,尝到了甜头。
“三友村整村脱贫摘帽,得益于砂糖橘产业的发展,通过社企联姻,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三友村看准村民对水果种植技术和农资需求的商机,村民合作社整合现有资源,以村民委资产(服务楼)入股,通过‘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与农资销售企业合作,双方各出资30万元成立三友村惠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资配送一条龙服务,公司每年提取销售总额的3%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驻该村“第一书记”张继峰介绍,2017年8月开业至今,该公司销售农资180万元,三友村因此获得集体收益5.4万元。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全面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三友村成为该县“五联”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典范。
上下联抓、集中联建、社企联姻、社社联手、社户联合……该县通过“五联”措施,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7-2018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25万元,消灭26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由原来的43个减少至17个。
“我们按照‘立足实际、多元模式、增长增效、发展壮大’的总体思路,有效解决发展动力不足、资源分散匮乏、经营管理不善、优势互补不够、人力资源短缺等难题。”金秀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开伟说。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涉及新能源、旅游、种养、租赁、农林加工和商贸等产业,有2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最高达22万元。预计到2020年,全县“十三五”时期28个贫困村均有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且均可达到5万元以上。
崎岖山路变通途
对于大瑶山偏远山区的群众来说,交通运输是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对他们进行“造血式”扶贫,最重要的“处方”无疑就是修路。
近年来,金秀大力实施“交通活县”发展战略,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理念,积极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旅游休闲”“交通+电商快递”等附加型产业模式。随着乡村扶贫路的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业异军突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更多的农民从传统农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经济收入直线增长。
六巷乡大岭村是国家级三类贫困村,从前交通极为不便,生产生活物资均靠人背马驮,从乡村公路沿线到大岭村,爬坡上坎要两个多小时。自2016年开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投入1400万为该村铺设了通村水泥路、桥梁,修建了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购物长廊、旅游公厕、篮球场、戏台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2018年12月,大岭村景区荣获“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称号,成为来宾市首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游客纷至沓来。
“以前没有通公路时,村里的土特产、绿色产品都是靠我们挑出去卖,收入很少。现在公路通了,信息也发达了,到这里旅游的人也多了,只要一个电话打过来,就可以直接快递发货,收入自然也跟着多起来。”大岭村村民冯文生说。
六巷大岭民宿成新宠
大岭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浓郁的瑶族民族风情,极力打造“交通+旅游休闲”“交通+特色产业”,开启民宿旅游的扶贫模式。据大岭村“第一书记”莫秋明介绍,截至2018年10月8日,大岭村接待游客数量8.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40万元,并于2017年年底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任务。
金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危旧房改造、电力设施、光伏、网络、饮水工程、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金秀县扶贫办主任刘呈程介绍:“金秀扶贫路项目共1448个,总投资11.78亿元,其中包括机耕路57条,产业路174条,村屯巷道268条,村屯硬化路544条,砂石路165条,桥梁207座,全县受益群众40637人。目前,全县77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硬化路,全县513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屯均通砂石以上等级路。”
一条条“扶贫路”在群山中蜿蜒,连着村村寨寨,串起一片片果园,一座座茶山。这些村屯路、产业路、旅游路,就是大瑶山群众的脱贫路、致富路。
江燕通村公路
如今,站在六巷乡的山坡上远眺,一条平展、宽阔的高速路从崇山峻岭中穿越而过,如巨龙般向远方延伸。这条“天堑通途”气势如虹,就是2017年12月22日建成通车的梧柳高速公路。“待六巷(王钳)互通开通后,将实现金秀县境内高速零的突破。”金秀县交通局副局长严金水介绍,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金秀六巷互通预计2019年春节前竣工通车,届时金秀“外联通、内循环”战略将取得实质性突破,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将越来越宽广。
精神扶贫拔穷根
“精准扶贫得人心,‘八有一超’定标准。”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金秀县瑶胞感受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口口传唱着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此外,该县还通过瑶山夜校、扶贫小品、进村巡回的文艺演出等紧贴农村实际、紧扣群众需求的形式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为精准脱贫注入新活力。
在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上,该县花心思、创新意,通过县领导、讲师团、“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组成的“十团”政策宣讲团,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脱贫致富颂党恩”主题宣讲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宣讲活动、脱贫攻坚政策集中宣讲等形式,深入到村屯、田间地头,向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
扶贫政策宣传入心入脑
据统计,2018年以来,金秀各级各部门深入村屯与群众开展面对面政策宣讲1230场(次),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文艺宣传1045场(次),印制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挂历2.8万份、《自治县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1.5万册、《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山歌集》0.2万册、《自治县2018年扶贫政策百问百答宣传册》1.5万册、《致广西父老乡亲的一封信》1.5万份,切实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基层广大群众心中,真正使扶贫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此外,县、乡、村三级开展了121场扶贫政策知识培训,实现对全县3442名帮扶联系人培训全覆盖;还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及村“两委”干部开展2次扶贫政策知识集中考试和“日学、旬测、月考”活动,让全县干部职工通过扶贫政策知识测试,以学促考、以考促贫,进一步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
随着一系列政策宣传活动的开展,以“扶志”“扶智”为核心的全县政策宣传取得良好的成效。全县组织召开了“鏖战100天·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行动,各乡镇组织“三方”见面会,开展“十大脱贫致富光荣户”“十大创业致富带头人”“十佳帮扶脱贫好干部”评选及宣讲等活动,由脱贫示范户现身说法,为贫困户“传经送宝”,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助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我要脱贫”的信念,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找对脱贫门路,彻底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让他们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观念。
“我家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父亲腿脚又有残疾,以前一家5口人住在小小的泥房里,但我们都没有气馁。在帮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努力发展生产,种了8亩砂糖橘,获得了4500元的产业补助和易地扶贫搬迁补助,享受到了国家的扶持政策。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以后凭自己的努力,生活一定能过得很好。”计划2018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户代表韦寿忠信心十足。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金秀,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砥砺前行。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大瑶山群众的生产生活时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古朴的民族风情更显熠熠生辉,秘境金秀正成为人们新的向往,这里的绿水青山正变成新时代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