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闯出“生态+体育+旅游+扶贫+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马山全景图》作者:赵志岸

  2017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参赛选手冲出起跑线(赵志岸 摄)

  马山黑山羊

  马山县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治理重点片区县,也是“中国黑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201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马山县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南宁市的部署,结合县情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18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42.19亿元,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4亿元,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45亿元,增长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9.3%。

  坚持“政策领航”,闯出绿色发展新路子

  发展县域经济是马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希望所在。马山县认真贯彻自治区、南宁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定位,把脱贫攻坚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定生态发展理念,探索确定了“生态+体育+旅游+扶贫+县域经济”的发展新模式。学好用足上级稳增长、乡村振兴和深度贫困县扶持政策,出台了县本级稳增长“17条”举措,研究了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马山县扶贫产业奖补暂行办法》《马山县招商引资激励暂行办法》《马山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十多份文件,有效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突出“强优补短”差异发展,瞄准目标任务出实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攻方向。马山县紧紧围绕南宁市“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的总体思路,以创新引领发展,打好“组合拳”,做好融合发展文章,积极培育“美丽经济”,努力让更多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旅游饭”。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切实抓住产业兴旺这一重点,深化“产村互动,农旅融合”,整合资金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10+3行动”,重点推进县本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全县建成了区市县乡级示范区17个,市县级生态综合示范村13个,辐射带动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从75家发展到148家,初步实现了“乡乡建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村村建有休闲农业点”的目标。着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市县选派51名科技特派员作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阳光玫瑰葡萄、有机蔬菜等新果蔬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提升,盛世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乐村淘、山里人等本地企业与中信国安合作助推马山农特产品顺利实现进城上京销售。2017年,马山县成功获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以“体旅融合”为引擎,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找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结合点,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抓手,积极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马山县政府与中国登山协会构建扶贫协作关系,通过连续举办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精英挑战赛、“环广西”和“月月生态体育旅游活动”等赛事活动,打造了“中国山马最美赛道”和永不落幕的文化旅游美食品牌,推动国际体育赛事与地方传统文化美食旅游节、公益活动以及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体育+旅游+扶贫”的马山模式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和社会各界的热情点赞,并获评为2017年广西十大体育新闻。特别是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试点项目落户马山以来,已开发攀岩线路201条(正在开线350条),建成6所攀岩学校、6条登山栈道、60亩露营大草坪和1个攀岩培训基地等配套设施,完成了攀岩、溜索、飞拉达等特色旅游体验项目,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体验、旅游。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2017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319.5万人次、增长18.5%,旅游总收入22.3亿元、增长30.59%,旅游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率达到20.6%。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马山县成功入围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环弄拉生态旅游集聚区获评为“南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6%,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以“做大增量”为重点,努力补齐工业发展短板。以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企业为龙头、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持续加大苏博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投产企业6家;围绕“推项目、破机制、优环境、引企业”强化园区招商,从招商规划、组织领导、奖补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学好用活贫困县IPO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成功引进企业5家,计划总投资6.3亿元,已建成投产3家。全年技改投资5.93亿元,同比增长170%,造纸、酒精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南华糖业公司成功实现“白改红”改制,成为国内最大的红糖生产企业。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亿元企业1家。

  以“生态宜居”为导向,擦亮山清水秀金字招牌。以建设美丽县城为中心、打造特色小镇为纽带、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点,持续改善城乡发展环境。2017年共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5.6亿元。结合“环广西”完成赛道沿线房屋立面改造,建成56公里的壮族民俗风光旅游带,获南宁市赛事乡村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改造考核评比一等奖。扎实开展宜居乡村活动,美丽乡村工作考评排在南宁市五县一区首位;农村改厕改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区宜居乡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农村改厕改厨工作现场会在马山召开;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排在全区前列,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全市第一;坚决落实南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部署,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马山的生态品牌得到不断巩固提升。

  狠抓“投资拉动”,优化营商环境保活力

  坚持将项目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着力抓项目、促招商、优服务。创新成立县、乡(镇)两级项目办公室,坚持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从“资金等项目”持续向“项目等资金”转变;以“项目攻坚(服务企业)提升年”为抓手,打通项目服务“最后一公里”,狠抓项目落地见效。2017年共实施重大项目56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个数达20个,增长81.8%,完成投资12.6亿元,增长82.3%;27个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项目均超额完成投资计划;贵南高铁新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乔老河连片连线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中国弄拉田园综合体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为拉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初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健全“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机制,实行招商项目行政审批专人协办制,2017年意向签约招商项目19个,区外境内实际到位内资3.21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60.5%。马山县还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县域经济和脱贫攻坚的全过程,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抓手,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查找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扫除作风之弊和发展障碍,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尽责担当的良好氛围。

  紧扣脱贫攻坚,实现县域发展加速度

  马山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充分用好南宁市支持深度贫困县脱贫的“三大举措13条具体措施”,2017年筹措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3.8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着力提升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水平,全县90%的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其中3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2017年11个贫困村、1512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4.1%下降到11.6%。2018年3月,结合深入马山督查调研情况,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在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现场会上对马山县的扶贫工作成效给予肯定。2017年马山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5%,提前四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高考连续两年实现“双百”目标;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入围全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县;完成27大项66个子项区、市、县为民办实事项目,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全县群众安全感达94.5%。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下一步,马山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围绕南宁市实施“六大升级工程”、建设“四个城市”的总体部署,自觉践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努力推进马山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中共马山县委员会 马山县人民政府)

  环广西参赛车队进入终点赛道——弄拉景区。 (陆丽红 摄)

  千人会鼓

  环弄拉生态旅游区重点景区——中国弄拉景区内车流如海

  游客体验火龙果休闲采摘 陆丽红 摄

  苏博工业园区于2014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

  马山县乔利果蔬示范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