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绵服装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我不能错过这个大机遇。”近日,在崭新的厂房里,张恩强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他回忆,当年在考察玉林(福绵)中滔环保产业园的规划之后,惊喜不已,很快就做出了返回家乡福绵创业的决定。去年2月,他的水洗企业正式入驻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今年3月1日,一期的8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吸纳当地1000多人就业。
自2016年9月玉林(福绵)中滔环保产业园动工建设以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上百家水洗、纺织印染等服装产业链企业也嗅到商机,接踵而至,迅速改变了福绵区服装产业格局。
玉林市福绵区素有“世界裤都”之誉,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牛仔系列服装,高峰期年产牛仔裤上亿条。这里汇集了1600家服装生产企业、400多家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10万人。
然而,福绵服装产业近年来陷入了发展困境。尽管产量大,但产业一直处于低端加工环节,上游缺乏设计、纺织、原辅料,下游缺乏品牌渠道,工人技能水平又不高。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水洗厂的存在,使得环境问题突出,产业处于淘汰边缘。
面对产业困境,福绵区跳出传统思维,将环境要素视为一种必要的生产资料,以环境供给侧改革理念,破解传统产业环境要素制约,策划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通过规模效应实现对环境要素的低价优质供给,引领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
明确战略目标后,该区开启主动精准招商模式,主要领导多次与香港上市公司中滔环保集团沟通联系,最终成功达成合作,由中滔环保集团运营建设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按照规划,环保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达5460余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环保产业园项目经理杨贤杰介绍说,对企业来说,产业园主要有两大吸引力,一是统一通过一个大型公共处理中心处理各类污染物,降低企业的治污成本;二是统一向园区企业供给水电气热等生产资料,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
工业污水是服装产业特别是水洗、印染企业的主要排放物。经过大型公共处理中心集中处理的工业污水达到生活污水一级A标准,然后导入一个近1000亩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最终实现了大部分废水的循环回用。
本地服装业水洗企业成为搬入园区的第一批企业。随后,外地企业迅速结队而来。对于同样在环境压力下焦灼不已的各地水洗、印染等重污染服装产业链企业来说,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出现如同一道曙光。
目前,一期入园的企业有20家实现投产。此外,二三期签约的大型企业中,有35家将于今年上半年投产,预计产值达300亿元,而明年预计将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
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规模以上企业聚集到福绵,驱动了当地服装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福绵区政府顺势而为,规划打造一个面积达4000亩的空港纺织和服装加工产业园,目前征地工作正在开展,报名入园的企业近100家。
环保引领产业升级,环境促进产业集聚。短短两三年间,福绵服装产业就迎来了巨变。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转变观念,将环保要素变成了生产资料。这种治污设施先于工厂建设的环保产业园发展模式,有助于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循环怪圈,为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