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春生通讯员谢次娣韦海芬
连日来,阳朔县葡萄镇陵陂村主任黄土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指导下,发动村民连片种植莲藕100亩。
“村民种植莲藕脱贫致富的干劲很足,如果该项目种植成功,将会为村民带来50万元的收入,陵陂村委也将会如期整村脱贫摘帽。”黄土全说。
阳朔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力军、特色产业生力军、社会组织同盟军“三军”合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该县共有4个行政村整村脱贫摘帽,有711户2607人实现脱贫。
“主力军”:
红色党建示范引领
“五一”假期,在阳朔县阳朔镇高洲村委瀑布塘村的张大姐农家饭庄,老板张成良和妹妹每天都忙碌地为客人做餐。“刚开业3个多月,收入还不错。”张成良说,“都是自来客,我们还接待了从兴坪徒步到阳朔的一对新西兰夫妇。”
“高洲村吃上旅游饭的不仅张成良一家。我们将党建融入经济建设中,着力构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高洲村支书李大陆说,“目前每月接待中外游客超3000人,乡村旅游实现了‘零’至‘千’的突破,贫困群众达到增产增收的共赢效果。”
村里原本破落的旧房子被老板租下来升级为民宿,1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成员在漓江景区当筏工,村民的菜园和果园变成了游客采摘基地……在红色党建引领下,高洲村于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
阳朔县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精准扶贫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2017年,阳朔县首批13个高标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37个达到服务设施标准的党建示范点,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了漓江、遇龙河、金宝河等“一江两河”及“桂林文化旅游大道”等6条乡村党建精品带提质升级,推动脱贫攻坚等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生力军”:
特色产业添后劲
“阳朔县兴坪镇西山村发展百香果种植基地两个,种植百香果600亩,参与种植的有86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8户,2017年人均创收1000多元。”驻村第一书记邱小明说。
西山村委是自治区“十三五”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产业与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贫困村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路。目前,全村已经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有特色优势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全村31户120人已实现脱贫摘帽。与西山村同期脱贫摘帽的还有普益乡木桥村、阳朔镇高州村、福利镇屏山村,这些贫困村的脱贫都依托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阳朔利用旅游和名特优水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为脱贫攻坚增强后劲。2017年,制定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以奖代补实施方案。通过阳朔百里新村金橘、漓江东岸柑橘、福利万亩果蔗等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配套出台产业扶持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产业奖补资金41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1063万元,新建100亩以上贫困村连片特色产业基地8个。上述特色产业已覆盖全县23个贫困村。2016年、2017已脱贫的11个贫困村,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达80%以上,且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
“同盟军”:
社会组织齐发力
阳朔县福利镇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秦连发因外出打工摔伤头部不能做事,家境困难。阳朔县爱心公益群知情后,组织成员捐款,给他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同时,白沙镇金龟洞村、高田镇龙潭村等村的另外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也获得了该公益社团送去的2000元扶助金和衣物等。
葡萄镇翠屏村的诸葛树长本是一户普通农户,女儿考上了大学,但是妻子却突发脑溢血,虽然救回一条命却无法再下地劳动。因学和因病两大开支,让他们家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困难。该镇西岭村的诸葛金玉,因女儿患血液疾病花费十余万元医药费,如今每月还要花2000多元为女儿治病,虽然种植了五六亩砂糖橘,依然入不敷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前,这两户贫困户也收到了阳朔诸葛亮文化研究会送去的每户1000元助学金。
这些只是阳朔县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个例。
“阳朔县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扶贫战略,把发展农业、旅游等作为主攻方向,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加扶贫开发,打造脱贫新引擎。”该县相关负责人说,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阳朔县的“两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销售农产品、扶贫助学等帮扶,发挥着“同盟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