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丹县大力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建立1万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并辐射全县11个乡镇,项目叠加效益明显。经测产,项目核心示范区水稻平均亩产635.9公斤,比对照亩增产85.8公斤,核心示范区节本增效10.3%,全县节本增效2.5%。并带动全县生态巴平米、“溪谷源记”富硒有机米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达13500吨,产值达6500多万元。全县共有10160户农户参与项目实施,其中贫困户1519户,通过项目实现脱贫702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农业、畜牧、财政、科技、农机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互协作,精心谋划,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乡镇推动落实的良好格局。同时,组建由县农业局为主导,县畜牧局、农机局、科技局、农经局为成员的技术指导组,完善技术流程,强化服务协作,提高项目推进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与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制定技术指导、测产验收等各项具体工作。每个示范区都安排有1名专职技术员和1名村级协调员,负责抓好日常的跟踪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扶持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农业部门抽调21名技术骨干组成创建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把技术、物资送到群众家门口,及时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在全县形成了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共发放宣传单1.3万份,举行2次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观摩会,组织专家巡回指导4次,参加巡回指导专家为48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113期,培训人数11900人。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按照标准化、规范化项目区建设要求,为突出巴平米、富硒米两大品牌产业的主导作用,以及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中心示范带动作用,南丹县认真抓好项目的规范布局,按照“一中心两延伸”的思路,充分发挥田块连片,产区地力条件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的优势,在城关镇、芒场镇、六寨镇、月里镇、罗富镇等5个乡镇的拉易村、中平村、大平村、拉者村、巴平村、蛮坝村、甲棉村、龙马村、六寨社区、银寨村、壮里村、拥里村、罗富村、月里村、巴峨村等15个村实施1.05万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核心示范区,推广品种以中浙优8号、野香688、桂育9号等优质稻品种为主。全县共培育158个核心科技示范户,引导58家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项目区实现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四是大力推广集成技术运用。农业部门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积极开展技术融合提升工作,大力推广集成技术运用,不断提高种植户科学种粮水平。大力推广以中浙优8号、野香优688、桂育9号等为主导优质水稻品种,良种使用率达100%;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桔杆还田技术,全面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化肥和农药减量明显,全县化肥减量率达9.3%,农药减量率达19.7%;大力推广水稻基质育秧、大田集中育秧、水稻工厂化育秧和全程机械化,从工厂化育秧、机耙、机插、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等生产全过程实施一条龙机械化服务,综合机械化率达90%;积极推广水稻水气平衡栽培和“三控”栽培,示范片覆盖达到100%,辐射区达到40%,面上达到20%;推广“稻-灯-鱼-油菜”、“稻-灯-鸭-油菜”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全县核心示范区实施“稻-灯-鱼-油菜”种植模式3050亩,推广稻-灯-鸭-油菜”种植模式5200亩,稻田养鸭、养鱼,冬种油菜,加上1万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水稻增产增收,综合增加值达5000多万元。
五是严格资金管理使用。为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南丹结合实际,组织召开项目领导小组和农业专家组专题会议进行科学评估论证,提出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并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实施。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物化投入、社会化服务、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县农业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严格一支笔管理制度,做到资金使用有工作计划、有政府采购、有实际投入、有图片资料、有证明材料,确保每一笔资金出帐有据,台帐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