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滞销 农户无奈倒江中
全国种植面积大增,市场供大于求,田阳县有不少西红柿烂在地
农户将一桶桶西红柿倒入江中。 视频截图
近日,几段菜农把大批西红柿倒进江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4月8日,记者走访了解到,视频拍摄地点均在田阳县。今年全国大西红柿种植面积扩大,大西红柿市场供大于求,农户面临“种得好却卖不好”的局面,才做出如此无奈之举。目前,受影响较大的是大西红柿市场,而小西红柿(俗称“圣女果”)销售已接近尾声,影响不大。当地商务局、农业局、扶贫办等多个部门也在联合电商企业,积极为农户拓展销售渠道。
1
视频热传
西红柿被农户倒江中
倾倒西红柿的其中一段视频显示,两名农户把三轮车上的一桶桶西红柿直接倒进江中。另外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农户把西红柿倒在地上,直接用脚踩踏。
南国早报记者对这两段视频进行了核实,视频拍摄地均在我国南菜北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田阳县。把西红柿倒江中视频的事发地点是在田阳县田州镇东江村的渡口的渡船上,而踩踏西红柿视频的事发地点在田阳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一名知情村民告诉记者,在渡船上倾倒西红柿的是东江村的村民,平时出行需要乘渡船。事发当天,两名农户采摘的西红柿卖不出去,只能再拉回家,他们认为新鲜的西红柿都没人要,再留一晚上更卖不出去,家里也没有养猪,一时冲动就直接把西红柿倒进了江里,“他们也没想到这个视频会火”。
说起踩踏西红柿事件,田阳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一名负责人表示,当事农户第一次把西红柿拉到该市场没有卖掉,第二天拉到市场再次销售,果品已不是很好,更没有老板愿收购。卸货时,农户不小心把一桶西红柿倒在了地上,见没有老板收购,他就直接在地上踩踏西红柿发泄。“今年的西红柿行情不好,村民辛苦了一年,到头来却亏损不少,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田阳县等待销往外地的西红柿。
2 行情不好
收购商太少
西红柿烂熟地里
4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该村被称为“广西番茄村”。记者在这看到,成片的田地里已经挂满了红彤彤的西红柿,但只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地里采摘。
“基本都熟了,但全摘下来,老板一下也收购不了那么多。”村民黄先生把采摘好的西红柿挑到公路边后,进行二次筛选,把一些品相不好的挑出来扔到地里。黄先生说,近期西红柿的收购价一般在每公斤0.6元~1元间浮动,品质最上乘的每公斤也就1.2元,前来收购的老板都很挑剔,只选品质最好的。算上投入的化肥、种子、农药、机耕、浇灌、人工等费用,西红柿每公斤收购价要达到1.8元才不亏本。“我种了5亩西红柿,现在还有3亩多没有采摘,很多都烂在地里。”黄先生把记者带进他的菜地,记者看到很多西红柿已经熟烂掉落地上。
在兴城村西红柿种植基地的公路边,是兴城番茄合作社果蔬配送中心,门前只停了一辆收购西红柿的大货车。配送中心的一名负责人称,该中心有十几间铺面,都是用来租给收购商使用的。往年过了春节,这里的大货车多得都没地方停,如今却门庭冷落,老板前来收购的时间也比去年推迟了一个月。“前几年想要一个铺面要争破头,现在却只有一个老板,干脆把连着的几间铺面都给他用了。”这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位于田阳县城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该县最大的西红柿交易批发市场,很多农户都会把西红柿拉到这里销售。该市场副经理黄妮晓告诉记者,这里大约有300名的老板收购西红柿,但收购量都不是很大,每天大西红柿的总交易量大概为170吨。
收购商诸葛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在田阳收购西红柿十几年,今年的收购量是最少的,因为全国市场基本饱和,“不是我们不愿收购,而是量多了销不出去”。
有不少西红柿烂在了地里。记者 唐辉吉摄
3
原因分析
全国种植面积扩大
市场供大于求
数据显示,田阳县西红柿种植面积22.4万亩,产量预计达92.6万吨。其中,大西红柿2.3万亩,比2017年多5000余亩。
田阳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赵世海告诉记者,大西红柿出现销售难、价格低、效益差的现象,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全国种植面积大增。近年市场行情较好,去年大西红柿的价格高达5元/公斤,今年全国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倍,还有很多地方将扶贫产业资金投入到扶持种植西红柿。二是受天气影响,集中上市。春节前的雨雪天气,导致运输受阻,原定春节期间上市的西红柿运不出去,造成了西红柿大量积压无法销售。春节过后,全国各地天气回暖,致西红柿集中上市,造成了阶段性供大于求。
赵世海表示,除了上述原因,种植品种搭配不合理,时令水果产量高,同比竞争加大,也是导致西红柿收购价走低、交易量、交易额不理想的因素。
看着一桶桶的西红柿卖不掉,农户很无奈。记者 唐辉吉摄
4
应对策略
对接电商企业 拓展销售渠道
南国早报记者了解到,针对近期西红柿的销售难题,田阳县商务局、农业局、扶贫办等多个部门联合电商企业,推出了电商扶贫、公益助农脱贫等相关活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田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对接外地商超,一些商家已达成合作意向。
田阳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与电商企业对接,商务部门还组织了古鼎香集团、壮乡河谷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到区外开展西红柿推介活动,开拓新市场,引进有实力的经销商,到该县收购或与该县企业合作,购销本地西红柿。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这名负责人称,此次西红柿出现销售难的情况,是一个深刻教训,也起到了警示作用。接下来,该县将根据本地多年西红柿市场价格走势,合理安排大西红柿和小西红柿的种植比例,避免跟全国大西红柿主栽区集中上市,以免导致滞销,价格下跌。与此同时,推广和引导种植户使用生物菌肥,少用或不用植物生长激素、化肥,提升西红柿品质,增强竞争力。
记者手记
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几乎每年都会见诸报端:不久前桂林沙糖桔损失惨重,现在又出现了西红柿严重滞销事件……
记者从业10年来,几乎每年都会碰到关于农产品滞销事件,每一次采访,内心总有深深的无力感。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却血本无归,媒体帮呼吁一下,虽然每次都无一例外地出现“爱心团购”、政府牵线搭桥等义举和行动,甚至当地书记、县长亲自为农户吆喝,但却难把市场行情扭转过来。毕竟,市场经济是市场说了算。
每次反思出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总令人感慨。记者采访时,田阳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把种植面积大增,列为西红柿滞销的首要原因。他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西红柿种植规模近4年增加了6倍,田阳县的邻县田东种植面积也增加了1.2万亩。西红柿为啥那么“红”,如此受地方追捧?主要原因无非是“一见好事就跟风”,除了农户盲目扩种,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引导,将西红柿种植变成主要的扶贫产业。
在现代市场面前,农产品的生产早就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部分,必须根据市场做规划,不能看到什么东西好卖有赚,就拼命地发展种植规模。然而,当记者跟一名农户交流这个观点时,对方却反驳称:“好卖的不种,那我们种什么?总不能种那些不好卖的吧!”
诚然,很多专业人士都难以预测市场风险,更何况农户?所以,这就要求农业管理部门在指导农户产业生产的时候,要科学地、有预见性地制定可行性规划和农业规划,同时,还必须对市场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向农户及时传达。此外,扶贫产业务必要评估好风险,规划好规模,控制好产量。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欧其锦)
相关新闻
北海西红柿难卖 政府帮农户促销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北海讯 (记者彭庆)“再卖不出去,就只能拿去喂猪了。”近段时间以来,看着地里慢慢熟透的西红柿却滞销,北海市铁山港区村民蔡先生有些无奈。其实,不仅蔡先生家的西红柿遭遇销售难,北海市银海区、海城区等地也有类似情况。4月9日,北海市有关部门对此表示,现已通过超市和电商等平台采购滞销西红柿,并联系外地客商,帮农户打开销路。
蔡先生是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三塘村人。今年,他种植了20余亩西红柿,总投资近10万元。他家的西红柿今年长势喜人,亩产量达到6500公斤以上,总产量可达10余万公斤。蔡先生告诉记者,西红柿往年的收购价最高5元/公斤,不料今年形势急转直下,价格大幅下跌。“前阵子,每公斤8角钱都没人来收购。”蔡先生说,因为找不到销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熟透的西红柿烂在地里。
实际上,蔡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北海市银海区、海城区等地也存在西红柿滞销的情况。据部分农户反映,即便地里的西红柿长得个大饱满,也少有老板前来收购,收购价也不理想。不过,相比蔡先生而言,这些农户多是小规模种植,亏损较少。
北海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科一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往年北海的西红柿产量并不高,主要供应北海当地市场,如今产量大增,又无法外销,市场供过于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铁山港区有关部门已向蔡先生了解情况,并指导蔡先生如何销售滞留西红柿。另外,北海市农业局也通过一些电商和超市平台,对蔡先生家的西红柿进行集中采购。
“到现在已经卖出去几万公斤了,收购价在1元/公斤左右。”4月9日下午,蔡先生告诉记者,除去集中采购外,政府还帮忙联系了一些企业和外地客商前来收购,“虽然价格不尽如人意,但能卖出去已经很不容易了”。
针对西红柿销路难的困境,有业内人士表示,政府部门既要利用“有形之手”做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等工作,也要引导农户积极利用网络等载体,创新农业种植和销售模式,从而尽量规避风险,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