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纪实

撸袖勒腰刨穷根

2月6日,南丹县在八圩瑶族乡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点举行“千家瑶寨

  2月6日,南丹县在八圩瑶族乡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点举行“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瑶寨安置点集中搬迁入住仪式。(邱烜摄)

2月6日,搬迁的白裤瑶同胞举办长席宴庆祝美好生活的开始。(邱

  2月6日,搬迁的白裤瑶同胞举办长席宴庆祝美好生活的开始。(邱烜摄)

2017年6月的南丹里湖瑶族乡王尚屯,当时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山。(邱

  2017年6月的南丹里湖瑶族乡王尚屯,当时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山。(邱烜摄)

楼房林立的南丹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千家瑶寨

  楼房林立的南丹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王尚屯移民安置点。(邱烜摄)

崭新的房子。(邱

  崭新的房子。(邱烜摄)

  “我们将聚焦稳定发展、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立足打造‘中国白裤瑶协调发展示范区’宏伟蓝图,有序推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旅游景区、万亩红高粱种植基地、万头生态牛养殖基地、万头生态猪养殖基地、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园试验区、大型农贸市场、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等项目,让每个安置点都实现有产业支撑、有就业岗位、有创业平台、有增收门路的‘四有’目标,精心培育‘小商人、小股东、小职员、小老板、小主人’等‘五小’新型移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2月6日那天,在河池市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点举行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瑶寨安置点集中搬迁入住仪式上,中共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活音未歇,嘹亮的牛角号骤然响起,吹散了冬天浓厚的阴云,那雄浑的铜鼓激起了白裤瑶同胞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大庇白裤瑶胞俱欢颜

  在那49栋簇新亮丽的移民住房前的广场上,白裤瑶同胞或载歌载舞,或打陀螺,或现场写春联,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恩和对新生活的热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

  从此,他们人生中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无稳固住房、生态脆弱、产业一穷二白的所有日子便随头顶的那朵黑云飘走了。

  那天,从八圩瑶族乡吧哈村搬迁出来的黎美莲一早就起床了,活到76岁了,头一次住那么好那么新的房子,萦绕在心中几十年的阴霾被一扫而空。自从搬了出来,她感到一切都是美好的,天是如此的蓝,树是如此的绿,空气是如此的清新。她突然觉得,看着一只小鸟在一棵树上悠闲地跳来跳去也是一种享受。

  以前怎么就没有觉得呢?!

  也难怪,以前,家里所在的坪山屯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虽然家里有4亩旱地,但由于自己年老有病,儿子又过世了,家里基本无力种养,只好靠儿媳到广东的玩具厂打工的微薄收入养活她和三个小孩。一家人挤在那间冬不御沁骨的寒,夏却受蚊虫之苦的小篱笆房里,得过且过。

  好在去年,县里的扶贫干部把他们那种苦煎苦熬的日子都记在一个本子上,而且天天翻,今天终于给彻底翻过去了。她家里只筹了12132元钱,就得到了这栋101.1平方的天地楼。而且赶在春节前做好,让他们搬进来过春节和年街节。就像八圩瑶族乡乡长兰龙说的:“这是县委县政府给八圩群众送出的实实在在的拜年礼物。”

  还是那一枚山太阳,但是黎美珍觉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暖和,她在新居的周围遛跶,眼前的一切都让人心舒气畅,以前窝在山里,从来没见过那么笔直的公路,那么宽阔的广场。

  广场真宽啊,黎美莲从东头走到西头花了十几分钟。村民们一早就盛装出门,在那里观看舞双狮抢红包。

  在广场上,她遇到82岁的黎明金,看着他一直乐不可支地在人们中走来走去,这位已经36年党龄的退休村支书,逢人就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共产党,给了我们那么好的房子。”

  尽管离春节还有几天,但李金华一早就起来贴了对联:“脱困境放歌贴对抒胸意,贺新春举酒开怀颂党恩”,横批是“前程似锦”。

  说到脱困境,从八圩乡一个叫坪山的屯里搬迁出来的韦永强也深有感触,以前,家里7口人守着3亩贫瘠的坡地过日子,一年只能收4000斤左右的玉米,不够糊口,生活捉襟见肘,日子暗淡无光,生活的压力像四周的山一种,让他压抑。

  现在,看到那条从家门口穿过的公路,他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尽管看不到路的尽头有什么,但他觉得有这么笔直的大道就有奔头,就会有出路。他说“以前我们都是用竹篓背东西,出来这里道路平坦,可以骑摩托车,交通方便了,也轻松了。”

  接过他的话茬,他的女儿韦玉玲说:“以前我要走4公路的山道上学,很累。现在上学不用走那么远了,家里和学校的环境都很美,我终于敢有梦想了。”

  天气寒冷,黎社保一家一边围在一个火盆里取暖一边唠家常,他们是刚从八圩瑶族乡关西村搬迁出来的。看见记者进来,他指着墙上挂的新旧房子对比照片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在深山里住的都是泥巴糊的茅草房,很不安全。喝的用的都是望天水,春季好点,可以引山泉水,冬季就苦了,根本没水。来到这里就可以用自来水了,住的也很舒适。”

  停顿片刻,他拍着那天又到他家里去回访的帮扶干部、城关镇派出所所长郑建郢的肩膀说:“这两年,郑所长帮我们家办了很多事,帮我们办理低保和产业扶持资金,帮我找工作。做房子的时候也经常来,做好后还帮我们选房。搬来之后,看家里缺什么就帮买过来,就像亲人一样。” 他64岁的老母亲韦秀珍说“活了几十年,我从来不敢想过有这么好的房子住。”

  她不知道,像她家这么好的房子,在南丹县另一个“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移民安置点王尚屯,满坡遍野。

  在那里,全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而又单门独户像别墅一样的楼房。每一栋楼的建筑风格都融入了牛角、鸟枪、鸟笼、瑶王印、陀螺、铜鼓等瑶族文化元素,俨然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白裤瑶族风情小镇。

  而在几个月前,那里,却还是杂树丛生,坟冢遍布的荒山野岭!

  终得广厦千万间

  2017年6月16日的南丹里湖瑶族乡王尚屯,夏雨络绎!

  那是南丹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中的一个移民安置点。

  那天,南丹县四家班子相关领导,一大早就赶到工地现场办公。接着,又到乡政府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对如何突破征地拆迁、雨季施工、建筑材料短缺、技术工人紧等难题进行研讨,确保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沉重的时间压力使得气氛像凝固了一样。

  乡政府办公室的外墙上有一个“里湖瑶族乡脱贫攻坚倒计时”的牌子,上面有一句分两行排列的像血一样鲜红的字:“距2017年10月31日仅有:139天”。

  10月31日,是南丹县易地扶贫搬迁里湖安置点交钥匙的日子。

  天雨如注,人心似焚!

  地处桂西北的南丹县有47个“十三五”贫困村,贫困人口11527户50656人,是全区2017年6个整县脱贫摘帽县之一,也是河池市首个整县脱贫摘帽县。

  一直以来,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等扶贫攻坚中的道路上,南丹县已经踏石留印。但是,整县脱贫却遇到了一个“瓶颈”。

  我国瑶族有一个支系叫白裤瑶,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南丹县的八圩和里湖两个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一带。南丹白裤瑶人口近4万人,绝大部分居住在缺水又缺地而就医和入学都相当困难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资源匮乏,饮水困难、生态脆弱、通信不畅,不仅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而且产业一穷二白,又无稳固住房。贫困人口近2万人,贫困发生率50%以上。是广西乃至全国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这一点,里湖瑶族乡的包村干部韦建斌深有感触:“白裤瑶群众住的都是泥糊篱笆的房子,家里没有饭桌,用石头支撑起木板就当床,客人来的时候掀起席子就当凳子,整个家庭的财产不到500元。生活条件艰苦,加上观念落后,生小孩就多,有的家婆和儿媳同时坐月子,有的孙子比儿子还大,所以生活就越过越艰难。”

  就是这样的白裤瑶贫困人口,占了南丹全县贫困总人口的80%以上。

  显然,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白裤瑶群众脱贫至为关键。

  南丹县毅然决然,决定掘壤刨根,将白裤瑶群众的贫与穷都连根拔起!

  2017年1月,南丹县向自治区发改委提出增加易地扶贫搬迁指标,实施搬迁安置里湖瑶族乡和八圩瑶族乡等两个白裤瑶聚居区1.35万贫困人口。

  经过努力争取,5月初,自治区发改委将1.35万人的异地扶贫搬迁指标批给南丹县。

  南丹瞬间振奋!

  但是,又感到压力重重,因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住房需在2017年全部建成“交钥匙”。

  满打满算,只有8个月,时间迫在眉睫!

  粮草未发,兵马先行。在所涉资金7.7个亿尚未到位,县里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南丹县就咬着牙先拿出一个亿,开展前期的征地拆迁等工作。“我们早就铆足了劲,就算没有这7.7个亿,我们借钱都要做,哪怕过后勒紧腰带还钱过苦日子。”当时,县委书记韦永山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全是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果敢与坚毅!

  于是,南丹全县上下群策群群力,撸袖挥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这一项目叫“千家瑶寨•万户瑶乡”,这一名称蕴含了南丹县委县政府对白裤瑶群众深切的民生关怀。

  旋即,南丹县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亲自督阵,同时抽调18名县处级领导和208名干部组成5个工作小组现场指挥、协调、督导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全县组成31个临时党支部、调集200多名领导干部、6000多人的施工力量,5+2、白+黑地与时间接力,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尘地奋战在最前线。

  迁坟犹为艰难!

  里湖瑶族乡党委副书记、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异地搬迁旅游扶贫项目里湖片区工作组常务副组长吕章聪说:“白裤瑶人讲究入土即安,葬礼很隆重,从来就没有二次葬的习俗,要他们迁坟,比登天还难!”

  为此,全县专门动用了12名处级领导、120多名干部,每天从早上5点30分起到深夜2点30分,分人分片分区分户深入农户家中动情晓理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并带了村民代表到贵州参观,让他们了解将要搬迁的新居和所要过的生活的样子。

  摸爬滚打了20天后,终于完成了项目规划、征地拆迁及招投标工作。

  基础工程建设也困难重重,一开始,就是长达2个多月的连续降雨,往往刚挖好的基坑,转瞬就被雨水灌满。只好调集上百台抽水机日夜不停的抽水作业,边抽边挖边砌,这样苦苦奋战了了30天,终于完成了基础工程,确保了整个安置点的建设稳步推进。

  “工期是180天,但阴雨日子就占了92天,中间还有七月半和八月十五两个节日,工人非要回家过节,给补贴也不愿干,节后又迟迟不来。”南丹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异地搬迁旅游扶贫项目里湖片区工作组组长卢文华说:“那段时间,不管坐着、站着、吃着还是躺着,心里百转千回就三个字 ——交钥匙!”也就是他,连轴转了两个月之后,就病趴了,住了两个星期的院,还没完全好,就投入工作。

  当时,每个安置点都努力围绕“交钥匙”的时间节点,以天为单位,制定倒排工期表,明确任务目标及措施和责任人,层层推进。

  终于,在2017年12月底,474栋联排天地楼房、35栋公寓楼在陡峭的石山上拔地而起,其中,八圩瑶寨安置点建成49栋联排天地楼,安置229户1392人,八圩社区安置点建成93栋联排天地楼、35栋公寓楼,共安置1015户5682人,里湖王尚安置点建成332栋联排天地楼,安置1227户6489人。到2017年12月31日,不到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2471套安置房、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米的建设任务,2471户13563人移民全部拿到钥匙并陆续搬迁入住。

  这一次项目建设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在南丹建筑史上前所未有。

  南丹县“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搬迁安置任务是22733人,2017年就已全部完成,提前了三年。

  “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13500多人的安置人口中,有11500多人是白裤瑶贫困人口,占比85.2%。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里湖瑶族乡和八圩瑶族乡这两个既是深度贫困地区,又是白裤瑶聚居区的民族乡的整体脱贫步伐。生动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要求。

  2017年年底,南丹县整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2018年2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其官网发布了《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龙州等7个县(区)退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公示》,公示称,“拟同意龙州县、蒙山县、上思县、兴业县、百色市右江区、贺州市八步区、南丹县等7个县(区)脱贫摘帽,现向社会公示。”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千丝万缕,是脱贫摘帽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南丹啃下来了,而且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就是南丹气魄!这一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南丹气魄提振的勇于担当,誓为人先南丹精神激发了舟过千山的南丹速度,构建了不可复制的南丹模式,创造了令人击节的南丹奇迹。

  开启生活新模式

  筑巢就是筑梦,乐业方可安居。

  如何使白裤瑶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是具有前瞻眼光的南丹县委政府在构画瑶寨之前就思考的问题。

  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所以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白裤瑶群众大多都是从一出生就守着那道贫瘠的山梁变老,思想观念与山外的人基本不在一个频道。而且缺乏外出务工的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也不足。

  可喜的是,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创造了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风情浓郁而又璀璨的民族文化。

  那是白裤瑶的“乡愁”。

  南丹县的初衷,就是要留住白裤瑶的“乡愁”,构画一幅通过发展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解决移民后续就业增收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开发长卷。具体就是构建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个景区,解决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脱贫致富的“南丹模式”。

  贵州荔波有一个浪漫而诗意的景区叫小七孔景区,那里被誉为“自然遗产地▪地球绿宝石”,是远近闻名的国家5A级景区,游客如云。而南丹县的里湖王尚移民安置点到小七孔仅有17公里。

  为了将白裤瑶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助力白裤瑶搬迁移民就业增收的旅游发展优势。南丹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王尚屯。目前,正努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及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并修通里湖经岜地、八雅到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的省际旅游连络线二级公路。这样,特有的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就与荔波小七孔景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了互补。

  前景更为广阔的是,南丹县可以依托荔波小七孔旅游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白裤瑶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把 “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打造成为全国旅游经济跨省合作的典范、全国旅游扶贫的典范、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典范、全国民俗文化保护的典范、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从而促进白裤瑶贫困群众以自身资源参与旅游开发,实现他们搬离穷窝、拔掉穷根、安家致富、共圆小康的理想。

  而与王尚屯有所不同的是,八圩瑶寨安置点则以融新型集镇、新型社区、新型农场、新型市场于一体,以农场引领产业、以集镇引导创业,成为产业带动强劲的新型移民安置区,积极创建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园试验区,打造全区乃至全国高效利用土地的产业移民扶贫模式,并依托白裤瑶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村寨,通过整体规划设计,走农旅结合路子,以企业促进就业,以农场带动产业。

  南丹白裤瑶的同胞,从此开启了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搬出来后,沐浴着山外阳光的他们,心情豁然开朗,观念渐渐改变。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对未来也有了新的憧憬。

  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南丹县经常组织县内或广东等地的企业到来召开用工招聘会。南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覃昌国说:“我们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移民安置点,加大后续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技术扶持力度,综合施策,激发搬迁移民内生动力,解决好移民就业增收发展问题。”

  李艳珍原来的家在交通闭塞,环境恶劣的八圩瑶族乡吧哈村坪山屯。她以前在广东打工,因为离家太远不能照顾家庭和小孩,现在搬迁到了瑶寨,政府给她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她也方便照顾在瑶寨上小学的女儿。帮扶干部、南丹县供销社副主任韦丹对记者说:“她搬出来后,我们就通过就业转移来让她增加收入,让她一家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

  “韦丹也经常来我家,有什么政策上的福利都及时帮我们办,有什么培训也及时在微信里和我说。现在有政府帮着,日子过得越来越踏实了。”和记者聊起现在的生活,李艳珍始终是一脸轻松的笑意。

  南丹县就业中心副主任罗正军对记者说:“我们在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的同时,引进广东电子项目劳力密集型企业,并将八圩社区安置点的铺面免费提供给其使用,他们就安置我们建档立卡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就业人员除工伤险以外的保险全由政府来交。”

  乐利村的黎荣兵五个小孩,加上年老的父母一共9口人,生活压力很大,他说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而且基本不用花钱。搬出来后,水通路通也有电,吃穿不愁,子女上学也近,教育保障也提高了,旁边什么都有,跟城里人享受同样的待遇。他说:“以前家里全是石山,没有田,只能在石缝里种玉米,生活困难,做梦都想走出山外,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

  他说,党的政策好,我们才能住上新房,才能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在新的家园,一定积极想办法就业和创业,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邱 烜 苏艳柳 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