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思灵镇马山村风光旖旎,生态宜居。 陈冬梅/摄
武宣县委主要领导到金鸡乡三江口调研产业布局及规划。 李干金/摄
武宣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城东新区检查城镇化建设工作。 谭文革/摄
2017年6月,武宣县被授予“广西白云石之乡”荣誉称号。 陈冬梅/摄
华润水泥(武宣)厂区绿意盎然。陈冬梅/摄
广西碳酸钙行业20强企业武宣宝丰矿业生产车间一角 陈冬梅/摄
思灵乡举行莲藕王比赛活动欢庆莲藕丰收。 陈冬梅/摄
贫困群众以现场抽签的方式喜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房。 陈冬梅/摄
金鸡乡江龙屯生态宜居乡村一角 陈冬梅/摄
武宣县城全景 陈冬梅/摄
陈冬梅
核心提示
徜徉于武宣县城东新区,一条全长1.5公里的仙城大道将整个新区支撑起来;大道两侧,二十几栋高楼鳞次栉比,安置居民小区错落有致,学校里书声琅琅,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沧桑书巨变,盛世铸辉煌。15年,武宣在传承中赶超,在创新中跨越;15年,武宣交出了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优异答卷:200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42亿元,工业总产值7.71亿元,财政收入9243万元;农民纯收入1766元;2017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3亿元,工业总产值140.5亿元,财政收入8.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67元。
1
工业项目:打造强力引擎
12月20日,没有彩旗招展,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鞭炮动地,但武宣县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景:广西中金岭南矿业有限公司盘龙铅锌矿6000吨每天采选扩产改造工程、武宣华润机制砂项目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27亿元。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加速器’,事关全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局、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好抓实。”这是武宣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对做好项目建设的决心。
该县强化实行以“一个工业项目(一家企业)、一名县领导、一名挂职干部、一套人马、一个工作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企业“五个一”工作制度。领导干部“一对一”挂钩联系,选派63名干部深入企业挂职,以“保姆式”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运行、市场销售、用工、资金和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困难,为企业发展办实事、解难题。该县还持续开展县长服务日活动。此外县委书记、县长每个月均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活动,通过现场办公会、“服务企业案例剖析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难题,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7个。
“我们围绕‘大干项目、干大项目’和‘一切立足于干成’的战略部署,一手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手抓综合服务和社会稳定,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县委书记高贤斌介绍,今年6月28日,广西碳酸钙产业区域荣誉称号专家考评组有关领导、专家为武宣县荣获“广西白云石之乡”荣誉称号进行授牌。据悉,武宣县是目前广西唯一获得“白云石之乡”称号的县份。
项目是否引得进、引得好、建得快,做强平台是关键。武宣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2010年1月成为来宾市县级首家获得自治区批复的A类产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建设变化明显,201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2.3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重大突破,成为来宾市首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域工业园区。
今年以来,为做大园区平台,武宣强化落实发展工业相关政策,狠抓入园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园区发展扶持资金及用地指标,推动了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开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该县统筹推进重点项目54个,总投资214.44亿元;1-11月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9.1亿元,同比增长11.8%。
2
农业产业:加速经济腾飞
蜿蜒的河流、清澈的溪水、宽敞的水泥路、完善的配套设施,把上万亩山坡地连在一起,形成了武宣万亩红心柚的壮观景象。
“2016年11月,三里镇双龙村的‘双龙盛柿’被评为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今年12月4日,东乡镇风沿村的‘风沿柚获(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金葵花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入围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横胜果蔬产业示范区、西江槽双高糖料蔗产业示范区、桐岭镇瓜果飘香示范园入围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桐岭镇和律村凭借哈密瓜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提起武宣的农业产业发展,县长吴孝斌如数家珍。
在强力推进工业的同时,武宣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特色的现代农业。县委、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特色示范区建设等扶持政策,加大创建、协调和服务力度,整合各类资金2.3亿元,推动示范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发挥示范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实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文化旅游红似火。武宣县立足旅游环境和自然生态优势,探索农业示范区与文化生态旅游“联姻”,以“合作社+农户”种植、收购、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吸引社员参与。推行“示范区+旅游”,打造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满足游客休闲观光游乐体验,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高效合理的双向利用。目前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园、农家乐达46家。今年以来,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56%;旅游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41.1%。
3
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并进
“感谢党和政府!我做梦都想不到能搬出穷山沟。”今年12月15日,武宣举行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第三次分房大会,来自全县10个乡镇的300户贫困群众以现场抽签的方式,安置分配到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新房子。
“扶贫政策好!在联系人的帮扶下,我家去年脱了贫,在县城分到了房子。”12月23日,思灵镇在古樟村举办“我脱贫我光荣,我脱贫我感恩”为主题的脱贫感恩节系列活动,脱贫户代表上台谈脱贫感想、发表感恩讲话,台下村民齐拍手称赞。
根据新一轮精准识别结果,“十三五”期间,武宣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200户55843人,全县贫困发生率13.34%,在21个区定县中排列第14位,属于较重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该县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调整充实扶贫开发攻坚战指挥部及11个专责小组,成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成的7人研判小组,定期研究分析、审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指定一名县领导常驻县攻坚办负责统筹协调指挥部日常事务。
同时,各部门及乡(镇)、村均成立扶贫开发攻坚机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对今年9个预脱贫村实行县领导包点责任制,明确一村一名县处级领导包脱贫责任。按照每名干部帮扶不超过5户贫困户要求,安排5669名干部结对帮扶16377户65679人,实现干部到村到户帮扶全覆盖。
在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合力攻坚下,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实现6个贫困村摘帽脱贫,贫困人口减少1.86万人;2017年贫困人口计划脱贫6359人,目前全县完成脱贫“双认定”2159户9010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贫困发生率降到7.63%。
4
展望未来:阔步迈进新时代
十五年风雨兼程,十五年硕果累累。武宣县荣获“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健身球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县”“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广西白云石之乡”等荣誉称号。
此外,武宣县葵花景观上榜“中国美丽田园”、黄茆镇上额村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东乡镇下莲塘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东乡镇合群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县文体广电局荣获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县统计局荣获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县人民检察院获“第六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县城关派出所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17年1月8日,在南宁召开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反馈会上,武宣县以94.5分高分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新趋势、新变化,武宣县将以水引资、临港建园,大力推动“港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依托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重点推进新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先进加工制造、现代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等六大产业以及重大项目的“1+6专项招商行动”,在“招大、引强、选优”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转型升级、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区域性开放合作新格局。
“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2019年建成蓄水后,武宣将成为主要库区。库区水域辽阔,在县城周边形成5个超过3000亩湖泊,最大的七星湖面积达10000亩左右。”高贤斌说,届时波光粼粼的“七星湖”和绕城而过的黔江的宽阔河面,在河岸秀丽卡斯特山峦的映衬下,将形成中国南方独树一帜的滨湖风光。以此为依托,武宣将把县城新区打造成为集水上观光休闲旅游、湖区公园、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城区,从而逐步把武宣县城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