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象州县城。
象州县委、县政府领导在该县工业园区现场办公,为企业发展解决难题。
象州县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
来宾港象州港区猛山作业区。
共通汽配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抓紧生产。
马坪镇“三月三”壮族特色文化旅游节引来众多游客。
象州农民种植水果脱贫致富。
在建的第二条过境象州的梧柳高速公路,将在2017年11月底通车。
金秋时节,行走在千年古郡象州县的广袤大地上,但见田野上稻谷金黄、蔗海碧波荡漾、青山林茂果丰,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城乡社区和村屯欢声笑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州县紧跟党中央步伐,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理清发展新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文化旅游兴县”五大战略,积极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百姓平安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16年,象州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9元,增长31.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4元,比2012年增长51.4%。
1从严治党聚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州县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建工程,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进一步凝聚了民心,服务了发展。
这五年,象州县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按要求严格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以“三万三进”“三百工程”“党建促脱贫”等为载体促进学习教育的开展,通过理论武装凝心聚力。
这五年,象州县加强从严治党,不断完善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该县创新推行党员积分评级登记制度,强化党员的日常管理,促使广大党员争做合格党员;创新推进党组织生活日制度,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党员之间交流与探讨;创新出台了《象州县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对干部考勤管理、考核管理、干部交流调整、借调及有关事项报告管理、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管理、干部作风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
这五年,象州县大力推进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和“百里党建示范长廊”示范点建设、创新实施村级“微权力”清单管理及机关党员“双报到”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建。同时,实施“红领党建”工程,打造非公党建升级版,共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1个、单独组建的党组织106个、联合组建的党组织25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为80.33%、82.5%。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建设同步跟进,基本实现了对两新组织党的工作的全覆盖。
2工业提质显成效
今年9月29日,象州县举行第三季度集中开竣工仪式,7个项目总投资达3.2亿元。这批重大项目的开竣工,为象州城建发展和工业提质、提速、提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制糖、钡盐化工、金属冶炼及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茧丝绸加工、林产品加工、特色农副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船舶修造业、汽车配件加工业、建材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同时,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蔗糖循环加工、茧丝绸加工、汽车配件加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发展格局。2016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12.98亿元、工业增加值39.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02亿元。
象州以三江口港产城新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园区产业规划布局,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实施企业培优工程,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研究出台象州县降成本“36条”,开展“助保贷”“惠企贷”业务,为企业融资做好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三百”工程,实行“一企一策”,为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服务企业成效显著。
五年来,象州县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7家、规模以上企业6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增长19.9%,涌现了一批在来宾市乃至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如志光家具年产家具30万(台)套,年总产值达5亿元;太粮米业年加工销售精米1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捷和科技公司年产6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3七彩田园绘新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州县坚定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全面围绕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七彩田园焕发勃勃生机。
五年来,象州按照“稳粮、保蔗、扩桑、优林、强果蔬”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1.27万亩,总产量18.67万吨;桑树种植面积26.2万亩,鲜茧总产量3.65万吨;甘蔗种植面积18.5万亩,总产量87万吨;年产木材68万立方米,实现林业总产值35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6.8万亩,年产水果17万吨,年产值11.9亿元。水果产业已成为象州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支柱产业之一。
五年来,象州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全新的方式振兴和发展农业经济。2014—2015年,象州红米连续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2013年全县共有21.78万亩水稻生产基地重新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喜力葡萄、“绿丰园”蔬菜基地荣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从2014年起,象州大力推进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取得喜人成效。2015年《象州县桑蚕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自治区专家评审,并通过来宾市验收。2016年组织实施的区、市、县、乡四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了大乐镇桑蚕高效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百丈乡百香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寺村生态水果现代农业示范区等6个区、市级示范区。
五年来,象州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119个行政村、1378个村民小组、7.35万户、63.47万亩承包耕地完成确权,为土地流转铺平了道路,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32家、家庭农场71家,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42户。全县为125户农户及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农村承包土地(耕地)经营权抵押贷款6075万元,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产,释放了农业投资活力。
4城建塑县展新姿
秋日的象州,蓝天白云,微风和煦。10月8日,笔者行走在象州城区,只见街道笔直宽阔,绿树成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河道在两座桥下逶迤前行,醉人的秋色将这座不断变大的城市浸染得如同一幅美丽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象州县坚持“城建塑县”战略,在城乡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乡建设进展顺利,住房保障逐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管理亮点纷呈。
五年来,象州不断推进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全县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调整,启动占地2500亩的江滨园新区建设,城南社区第十、第十二居民小组新农村建设,教育园区,江滨园区棚户区改造,“三纵三横”路网等项目工作顺利推进。着力加快推进县体育广场拆迁回建房、文化广场二期项目、县体育综合馆项目等5个重点城建项目的建设。实施了建南路、朝南路、莲城路等10条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优化了城市路网体系。石龙镇建制试点8个项目启动建设,马坪镇等4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完成选址工作,妙皇乡等6个乡镇垃圾转运站项目和10个村级垃圾处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年来,象州紧抓乡土特色示范带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寺村镇大力、白石,中平镇普化,妙皇乡古朴,罗秀镇军田等8个传统特色村落项目的前期工作,紧抓运江古镇、石龙老街广西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申报工作。
5生态立县促文旅
象州县坚持“生态立县”“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喜人成果。
五年来,象州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造林绿化、村屯绿化,狠抓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绿满八桂”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如今的象州,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涌动着蓬勃的生机。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象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五年来出台10多个旅游专题规划,全县旅游开发总投入达4.2亿元,并启动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使全县旅游景点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规模不断扩大,县内有国家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1个、3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星级酒店4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7家、生态旅游农家乐20多家,旅行社4家,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体系。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73.06万人次、旅游消费18.03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42.8%、163.8%。
该县注重将文化与旅游结合,延承古文化根脉,打造旅游业新亮点。在此基础上,该县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民族节庆,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乡土文化魅力。妙皇乡社日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平镇丰收节、马坪镇壮族庙会及该县东部的甘王纪念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
6十大工程惠民生
五年来,象州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惠农政策落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库除险防洪治理、保障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缓解群众住房困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乡村公路路网、全力保障公众安全这“十大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时,象州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并取得喜人成效,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贫困村特色产业基本形成,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有20个村整体脱贫,全县贫困人口从2.63万户6.94万人,至2016年末减少到0.69万户2.54万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该县坚持科教兴县战略,促进了教育公正公平。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近2.87亿元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该县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多渠道扩大就业、稳定就业,2013年至2017年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413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有255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716人。
社保是民生之依。该县不断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9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5%。
(本版图片均由龚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