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融安县通过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金桔产业,稳定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特色产业 让群众获利
3月5日,《地理标志标准产品融安金桔》广西地方标准开始实施,填补融安金桔无地方标准的空白。融安县积极推动金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强化标准化生产,让融安金桔从“家喻户晓”走向“举世闻名”,让果农因桔而富。
近年来,全县在“一果兴百业”和农业“三个一”(一果一木一竹)战略指导下,全县从2014年起实施“以奖代补”惠农政策,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金桔产业发展,并拉动社会资金超过4亿元投入金桔产业,推动了融安金桔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全县金桔种植面积达到12.1万亩,产量11.5万吨,产值达5.1亿元。
据悉,该县以“农户+基地+合作社+协会+旅游”的模式发展金桔产业。通过加强合作组织的成立与管理,引导农户以政策补助资金、劳力、土地、山地使用权等方式入股,参与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加入县级金桔行业协会,由协会向农民提供低价优质农肥、科学种管技术、统销统购等全程服务,并带动合作社与旅游业相结合,创建金桔生态观光园,实现产业收益年底分红,贫富果农利益共赢。
推广机械作业 促效率提高
进入7月,融安县10余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期,金黄稻浪里,数台收割机同时开工收割早已成为屡见不鲜的场景。近年来,融安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为加快农业增长方式、提高效率、迈向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十二五”期间,该县探索出适合桂北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发展的“集中育秧、分散管理”模式。经推广,在粮食主产乡镇建成8座“集中育秧、分散管理”模式的水稻小型育秧工厂,建成中型育秧工厂2座,年育秧能力达5000亩以上。该县探索水果、畜牧水产等产业机械化生产,并构筑农机质量保障网络,加强农机维修经营网点管理;扎实开展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实用技能和“两委”机手培训,增强农机化发展后劲。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机装备总值达1.39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3.19万千瓦,各类拖拉机及耕作机械拥有量达1.29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436台。全县主要农作物机耕水平达74.0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17%。
创建示范基地 提粮食产量
8月22日,在融安县储备粮管理公司,近4000吨的夏粮从大良镇、潭头乡运来,即将入库。据了解,该县通过创建高产示范基地、引进水稻新品种和向农户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全县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该县以水稻主产乡镇为重点,在全县建立6万亩水稻增产提质增效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17万亩水稻增产提质增效。在长安镇、浮石镇中稻区(一季稻)建立国家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积极开展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及高产攻关试验,引进试验展示水稻新品种,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大良、潭头、长安等乡镇建立优质稻基地,发展“优质稻+油葵+油菜”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五”期间,全县粮食生产总体形势是面积持续稳定,单产和总产稳中有升,品种结构优化合理。2011年以来全县粮食生产面积年基本稳定在31万亩左右,年粮食总产量约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