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原标题:

  脱贫路上做先锋 茶乡遍地党旗红

  ——凌云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凌云茶山

  乡镇相关责任人向县委领导递交履行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的责任状。

  县政府领导到逻楼镇敏村调研牛心李产业。

  党旗领航,电商扶贫。

  党员创业带富标兵万崇尚培训茶农采茶。

  党旗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

  党旗引领桑蚕产业发展。

  党旗引领油茶产业发展。

  梦幻浩坤湖—生态旅游扶贫示范点

  一个党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茶乡凌云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先锋行”活动。该县通过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让党旗映红茶乡每一个角落。

  发挥政治优势 党建责任在一线落实

  凌云县委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逐级示范,层层压实责任,逐级落实推动,努力形成抓党建促脱贫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强化主体责任。凌云县委切实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同时以制度促落实,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机构,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建立了“县级统筹、乡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工作机制,构筑了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强化考核问责。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同步规划、同向推进、统一考核,将全县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加大脱贫攻坚考核权重,进一步强化在脱贫攻坚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的工作导向。县委与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签订责任状,推动脱贫责任到岗、落实到人。

  ——强化结对共建。深入开展“一帮一联”和“结一联五”结对帮扶活动,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挂点联系乡镇中最贫困的行政村;44名县处级领导每人联系帮扶1~3个村,具体帮扶1~5户贫困户;82个县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110个村(社区),4172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1350户贫困户。

  发挥组织优势 党建力量在一线汇聚

  为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凌云县实施五大重点工程,进一步增强党员带富效果,确保党的力量在基层一线发挥作用。

  ——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双培双促”“双联双带”活动,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带富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如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天来、下甲镇平怀村党总支部书记郁再俭、泗城镇陇照村党支部书记万崇尚等。同时,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计划,发放党员创业基金60万元,支持30名党员扩大创业,有效解决了43名贫困群众就业。

  ——实施堡垒筑强工程。创新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将连片区域3个以上贫困村和先进村党(总)支部组建片区联合党委,通过先进带后进,实现区域整体推进,促进了后进村如期脱贫。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协调作用,选取产业相同、地域相连的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合作社联合社,有效带动850户4500贫困人口脱贫。同时,在该县110个行政村(社区)围绕“六亮六比”创新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率先垂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弄福公路、天来基层干部学校、猪笼洞等艰苦教育基地资源,对该县党员进行轮训。同时,运用“八桂先锋”APP、微信群等,宣传抓党建、促脱贫典型,明确每月第二周星期四下午为该县“党员固定活动日”,创建了“9+X”“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实施先锋示范工程。全面推行“茶乡旗帜工程”,大力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三大领域党建“6+1”工程,全面推行“星级化”管理,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的“大本营”。坚持“量化目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动态管理”,建立规范严密的“星级化”管理体系,在全区首批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评比工作中,该县获得五星级党组织称号的有5个,获得四星级党组织称号的有10个。

  ——实施基础保障工程。按照“六个一”标准,对该县105个行政村级活动场所进行维修或新建,已完成48个,预计2018年底可实现村级活动中心标准化全覆盖。

  发挥资源优势 党建资源在一线聚集

  凌云县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注重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党建资源向基层一线汇聚。

  ——下派干部到一线。坚持“因村派人、选优配强”原则,推动各类党员干部沉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现每个村都有1支驻村工作队、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有1名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

  ——培养干部到一线。树立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用人导向,注重抓好基层干部“选、育、管”等环节工作。2012年以来,择优提拔和重用29名贫困村第一书记、33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电商扶贫到一线。该县不断创新“电商+产业”扶贫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成1个县城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中心、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9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电子商务创业人员达700余人,累计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引导、发动电商协会党员加强对电商企业和扶贫群众的帮扶指导,结成帮扶对子。

  ——基础夯实到一线。该县通过盘活“三资”管理、发展现代农业、兴办经济实体、开展服务创收等路径,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全部贫困村都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同时,建立乡村干部待遇稳增长机制。

  ——素质提升到一线。开展思想脱困“两头抓”:注重一头抓孩子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向少数民族聚集区全覆盖;一头抓家长素质提升,以“瑶乡家长夜校”为平台,引导特少数民族群众树立责任意识。

  该县通过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2016年实现了4206户1.8409万人、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超出上级下达脱贫任务数6808人,贫困发生率从21.9%降至13.7%。县党政领导班子扶贫绩效考评连续两年荣获全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