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以项目建设促发展惠民生

5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4.44亿元

  长期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不仅强调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还组织制定了项目建设关键节点汇报制度、黑名单制度等管理机制,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加快推进。据初步统计,5年来,该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4.44亿元。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该县先后被列入自治区、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共25项,总投资56.72亿元。利用岩滩水电站库区丰富的水资源,建设岩滩水电站二期工程,使岩滩水电站装机容量增至181万千瓦,年发电量增加12.13亿千瓦时,大大提高了水电经济效益。

  抢抓机遇,破解发展瓶颈。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该县引进福建泉州原石石业公司,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石材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使丰富的山石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此外,还引进广西时代美人生物工程公司等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汁用丝瓜等扶贫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建设惠及千家万户,造福黎民百姓。“从山民变成了市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真的做梦也想不到。”从六也乡茶油村搬迁到大化生态民族新城的苏福珠说。大化县实施生态民族新城项目建设,已建成安置公寓楼40栋,易地扶贫搬迁1128户5618人,搬迁安置房已交付使用。同时,建设江滨安置区,计划安置搬迁户1950户;建设拿银安置区,规划建设安置房2500套,安置移民10000人,并建设达悟村移民安置小区、六也乡华善瑶族新村等乡镇安置点。为让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大化县在民族新城内配套建设农民工创业园。目前,农民工创业园孵化基地已进驻25家小微型企业、解决搬迁农户就业问题。同时,建设中国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促进生态食材外销,拓宽搬迁户增收渠道。并在项目区内建设幼儿园、小学等,满足移民子女的就学需求。

  实施县城中心区“两纵六横”主要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新城风貌,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化至巴马二级公路,全长108公里,总投资8.13亿元。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项目建设,开建20户以上通屯公路460多条,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解决山区群众行路难问题。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5年来,大化县实施教育基建项目1018个,总投资5.39亿元,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全县300多个教学点全部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设备。并建成小学标准化学校121所,初中标准化学校13所。同时,开展学校布局调整。投资7900万元,建设大化第五中学,将共和、贡川、六也、百马、古河等乡级初中归并到五中办学。

  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建成153个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98.8%;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实施民生水利项目,解决山区人畜饮水难问题。先后实施那马水库扩容工程,灵岐河羌圩乡段治理工程,王烈河七百弄乡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红水河板升乡抗旱应急供水工程以及北景镇、乙圩乡、百马乡、贡川乡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并建成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龙口灌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龙马灌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镇南灌片节水灌溉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提升农田灌溉水平促增收。

  此外,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10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大化文体中心、将军山公园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

  为抓好项目建设,大化县党委、政府还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部门协调,做好项目前期服务工作,项目库保持酝酿立项一批、论证评估一批、谈判审批一批、投资建设一批。 (韦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