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发展长寿特色美食带动生态特色农业发展。
七百弄奇观 杨国清/摄
借助红水河库区水质优良且无污染等优势,大化大力发展库汊拦网养鱼、网箱养鱼,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大化红水河百里画廊
大化素有“水电之乡”之称,境内梯级建设有大化、岩滩两座国家大型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37.6万千瓦。图为大化水电站。
大化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艰巨,图为正在建设的大化生态民族新城。
“大山大水大化河鱼,千山万弄七百弄鸡”的旅游餐饮品牌,现已为许多外地游客所熟知。大化瑶族自治县长寿美食的知名度在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正日益增加,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近年来,大化依托丰富的生态食材优势,作出了打造“长寿门户·美食之乡”的战略定位,创新开展了长寿特色美食开发工作,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的美食大赛,并成功打造了七百弄鸡、大化大头鱼、无公害玉米等一系列“三品一标”特色产品。2016—2017年,大化县先后获“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县”美称。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9亿元,同比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225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93元,同比增长9.6%。
1 做强长寿特色美食
7月14日,首届广西好食材评选推介活动大化壮瑶风味系列美食品鉴会在南宁举行。
品鉴会上,大化从“壮瑶风味系列美食”18大类共68套108个特色美食品种中精选菜谱。“鱼羊韭鲜汤”“九里香茶鸡”“山椒鱼头王”……一款款美食,不仅传承了大化壮瑶民族餐饮文化的精髓,还突出了绿色、健康、长寿的理念,展示了大化壮瑶美食的风味特色。
大化是中国长寿之乡,地处闻名世界的巴马长寿带,自然资源奇特,盛产红皮花生、火麻、黑豆、旱藕粉丝、高山白玉薯、山葡萄、茂谷柑果等绿色食材,以及生态水产、特色禽畜。其中,“大化河鱼”“七百弄鸡”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美景美食,养心养生。为满足人们舌尖上的享受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大化县抓重点、补短板,成立了美食办,引导推动全县基层群众对特色长寿养生食材进行收集、整理和宣传,挖掘、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深入开发利用地域特色美食,积极擦亮“金字招牌”。
大化还与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中国饭店协会等单位交流合作,举办了红水河特色餐饮培训班,鼓励餐饮企业选派员工外出学习,提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意识。去年以来,该县先后举行“有积(鸡)有余(鱼)”厨艺大赛、长寿特色美食大赛、乡村特色美食主题大赛等赛事活动。同时,该县还推出一批地方风味小吃,研发了一批以当地特色食材为主的旅游新产品。
浓厚的长寿特色美食文化氛围,促进了大化饮食业快速发展,该县城乡饮食店从2015年的808家发展到目前的1036家,并带动以养殖大化七百弄鸡、大化红水河鱼、黑山羊等为代表的本地特色脱贫主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大化全县家禽饲养量200多万羽,山羊饲养量30多万只;全县网箱养殖1.5万箱,拦网养鱼3270公顷,年水产品产量1.7万多吨。
2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在现代特色农业方面,大化一直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化、现代化。
发展传统生态特色产业。在巩固发展获得无公害玉米认证的13个乡镇玉米生产的基础上,大化重点推广甜玉米等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打造全区最大的无公害玉米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秀河”牌白砂糖绿色食品品牌潜力,在全县发展“双高”糖料蔗种植2万亩。
发展生态名特优水果产业。在大化、都阳等乡镇以及六也、板升、七百弄、百马等乡,分别发展种植沃柑、三红蜜柚、澳洲甜橙及毛葡萄、刺葡萄等特色优质水果,共计4500亩,有力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
打造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大化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优势,推动富硒特色产业取得健康发展。该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大化、六也、贡川、共和等乡镇,开展富硒春玉米—黄豆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鲜食甜糯玉米—青荚黄豆富硒高效栽培示范,从品种选择、季节安排、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为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新路径。
目前,大化建立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9300亩。
3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大化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精准实施“七个一批”,结合开展“十大行动”,确保2019年全面实现8.078万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产业开发扶贫项目积极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种植山葡萄苗1527亩,完成率达到76.35%,目前长势良好。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在大化镇、都阳镇、六也乡、百马乡建立5个构树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为350亩,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流转、平整及构树苗的订购工作。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序推进。在县城所在的大化镇及其他15个乡镇,开工建设23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推动形成梯度开发格局。同时采取“以购代建”方式落实安置用房,确保全面完成全县7749户30995人的搬迁任务。
社会扶贫项目稳步推进。2016年梧州市对口帮扶300万元用于“弄丹木棉山庄”旅游扶贫项目,目前已经全面开工,计划今年8月份竣工。2016年上级下达广东省对口帮扶资金86万元,用于建设江南乡龙凤村定欢屯示范项目,目前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部开工。2016年深圳市对口帮扶计划投入2243.5万元建设大化县民族新城深圳小学项目,目前推土工程已完成80%,计划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
注重弘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一方面,按照自治区领导对大化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以“横下一条心、立下愚公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英雄气概,干出新作为、做出好成绩。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农村文化,努力破除部分村民“人穷志短”“穷家难舍”和“等靠要”等传统思想和陋习,增强决战贫困的必胜信心。
4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大化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目标,明确“1133”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即建设1个红水河旅游集散中心,做精1条红水河旅游联动发展轴,提升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红水河百里画廊、岩滩湖光山色景区三大片区旅游发展水平,融入大巴马、大南宁、大西南三大旅游走廊,成为红水河国际山水生态旅游带旅游目的地。
依托盘阳河大化段流域长寿养生资源,在岩滩库区乡镇打造高端长寿养生健康旅游产业。加大景区公路、旅游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奇石文化旅游节、瑶族祝著节、库区垂钓大赛等节庆和活动为依托,深度挖掘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结合旅游开发,以大化七百弄鸡、大化红水河鱼等本地特色食材为主打食系,搭建长寿特色美食开发平台,创建一个红水河特色美食城、一个旅游美食特色风情小镇,着力打造“美景美食、养心养生”新大化。
与此同时,依托丰富的长寿养生资源,利用毗邻首府南宁的地缘优势,大化还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载体,在生态民族新城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在各中心乡镇和主要公路沿线自然村建设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服务站点,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开辟新的就业增收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5 扎实推进基础建设
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目前,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都安至巴马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已进驻大化开展工作,项目工可报告已经获得批复,计划在9月底前完成招标工作,并正式开工建设。大化已成立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大化段)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组,全力配合做好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大化段)建设。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建古江大道民族新城至坝首段,目前已经完成设计,计划7月底正式开工。北景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厂区推土平整和管网敷设1.2公里,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30%。
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大化县那马水库扩容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810万元,占到位资金的63.0%;北景乡、乙圩乡、百马乡、贡川乡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大力实施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7年计划投资3070.58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集中供水工程48处,家庭水柜1689座,解决2.1028万人饮水困难,目前已经将建设任务下达并落实到有关乡镇。
坚决打赢县庆项目建设大会战。利用2018年建县30周年县庆契机,结合少数民族自治县、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有利条件,通过实施江滨两岸景观工程、民族博物馆、王秀公园、县庆主会场等一系列县庆重大项目,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宜居、宜游、宜商的首府后花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