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6000民企添活力 县域经济发展雄居全区前列

 QQ截图20170718101957.jpg

  北流,因境内圭江自南向北的流向而得名。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北流也呈现出鲜明独特的气质。

  历史上北流就一度商贸兴盛,富甲一方。改革开放之后,北流敞开胸襟,大胆开拓,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综合实力雄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近年更是连入前三。去年,该市GDP实现298.6亿元,财政收入22.6亿元,分别位居广西县(市、区)第二位、第一位。同时,该市还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地处内陆,不靠海、不沿边,亦无国家大项目支撑,北流县域经济发展为何能领风骚于全区?

  “产业升级不懈怠,改革创新不停步,一二三产齐发展,民营经济挑大梁。”北流市委书记朱富庭总结说。

  产业升级在路上——

  革新催生现代产业集群

  走进位于北流市民安镇的“陶瓷小镇”展厅,广西三环集团董事林鹰没有急着介绍琳琅满目的精美瓷器,而是拿出了一块平淡无奇的青砖。

  “这块砖技术含量很高,主要原料是陶瓷尾砂,透水性强,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极佳建材,市场广阔。”他说。该公司即将开工建设透水砖生产线,一期投资1.5亿元,年产量8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超1.6亿元。

  该企业还计划投资20亿元,打造一座集生产、研发、贸易和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工业小镇——陶瓷小镇。目前,一期工程的核心区已成雏形。

  三环集团的产业升级,是北流陶瓷业转型升级的缩影。陶瓷业是该市传统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的1/3,一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而陷入困境。

  近年来,经过“煤改气”改革、集体入驻工业园区、产品线和生产线提升等现代化升级,北流陶瓷业重新焕发生机。仅今年上半年,行业产值就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16.47%。

  除了陶瓷业,服装皮革、食品制药等支柱产业也在园区化发展中转型升级,并逐渐组成一个现代化新型工业体系。

  摊开北流工业地图,一条长达10公里的工业大道横穿西埌、民乐、民安、北流等4个乡镇,将陶瓷建材产业园等6个产业园如珍珠般串起。到目前为止,该市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47.4平方公里,园区内共有企业132家,解决就业人数约5.9万人。去年,该市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393.7亿元,位居广西前列。当前,该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42家、亿元以上企业99家。

  传统农业也在快步进行现代化升级。该市通过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朝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据统计,目前该市成功创建7个市级以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核心示范区规划连片面积达5万多亩,拥有农业企业263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

  同时,该市还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商贸物流业。以规划投资25亿元的铜石岭国际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该市正在建设全新的旅游产业体系,目前已成功打造一批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

  改革创新迈大步——

  土地改革释放“洪荒之力”

  会仙河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是北流现代农业的龙头项目,总投资35亿元,规划面积超过1万亩,包括中草药、健康养生、优质果蔬、花卉苗木、休闲旅游观光五大产业区。

  该项目所需的上万亩巨量土地如何而来?

  “我们探索了成片整治入市用地保障的新模式,结合田、水、路、林、村、镇实施成片整治入市,采取了入市租赁、入市出让、土地流转等多种市场化方式,最终解决了用地供给。”该市国土局副局长李景汉介绍。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珍贵,如何破解发展过程中土地供应不足的难题,成为北流县域经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一道坎。

  近年来,该市陆续被列为农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国家新型城镇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4项国家层面改革试点,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的前沿阵地。这几项改革互为关联,共同推进,吹动了城乡发展的一池春水。

  土地改革过程中,该市在土地入市途径、交易方式、地类用途、收益分配等方面大胆试验,坚持“能不征就不征”“可入市尽入市”,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农地入市交易模式,初步建立起“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改革激活了沉睡的土地。据统计,改革试点期间立项项目就有108个,总投资583.5亿元,用地需求2.3万亩。按目前的土地市场供应情况,完全可以按照投资进度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土地改革还打破了二元土地管理机制,推动了人口、资源、资本、服务等要素的城乡双向流动,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去年,该市城镇化率达到5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依托运转顺畅的土地市场,规划发展蓝图也得心应手。目前该市正在规划建设陶瓷、建筑、铜鼓、家居、创客、本草等6个特色小镇,总规划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人。

  大众创业起波澜——

  民营企业挑起经济大梁

  7月14日中午,酷热的太阳下,北流市工业大道旁一个规划面积达3000亩的工业园区正在紧张施工,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这个名为“农民工创业园”的工业园区已吸引18家企业入驻,其中不乏石墨烯新能源电池等高新技术项目。园区项目预计总投资52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0亿元。

  没有国家重大项目支撑,民营经济当仁不让挑起了经济大梁。据统计,该市民营经济占整个GDP的比重为85%,从业人员达16.66万人。以三环集团为龙头的65家陶瓷企业,几乎清一色是本地民营企业。此外,食品、机械、旅游等支柱产业也是本地民营资本占据着绝对核心地位。

  北流很早就意识到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泉,一直通过各种改革消除发展障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首先开路。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该市精简权力事项比例达到49.95%,其中30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被缩减为34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大幅度清理规范,政务服务效率的提高,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民众创业热情。

  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8万余户,同比增长31.08%;注册资金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3.65%。其中,各类民营企业总数超过6000家,涉及各行各业。

  在招商引资上,该市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坚持“外引内兴”相结合,一方面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经济能人投资创业,一方面依托异地商会企业家的人缘优势,招“本地商”和以商招商,收获甚丰。过去5年,全市累计开工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407个,已建成104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6.12亿元。

  事实证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发展引擎,既富县亦富民。据统计,去年北流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021万元和1.3461万元,均排全区第四位。

  释放县域经济的民间力量

  ■要闻速评

  群 峰

  纵观县域经济发达的县(市、区),几乎都有民营企业的活跃身影。

  触角灵敏的民营企业灵活地游刃在城乡之间。它们体量虽小,但数量庞大、涉足行业宽广,往往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力量,改变着城乡经济面貌。

  民营企业还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起着社会“稳压器”的作用。以北流为例,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6万多人,其中多数人的收入远在农村居民之上。

  民营企业越发达,县域经济的肌体就越健康。北流很早就意识到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泉,一直通过各种改革消除发展障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该市有6000家民营企业,其蓬勃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不竭的活力。

  既给民企生长空间,同时加强规范引导。北流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引导发展陶瓷等特色产业。通过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继而通过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民营企业集聚发展,逐步打造产业集群。

  北流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