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兴业县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战略和玉林市“东靠南下、通江达海”战略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大潮当中,积极实施“大产业、现代农业发展、三产活县、县城品位提升、大交通”五大战略,引进项目、资金、人才抢占发展“制高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了“加速期”,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6年全县实现GDP150.44亿元,同比增长10.5%;财政收入10.96亿元,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149.81亿元,增长13.6%;规上工业增加值34.07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1亿元,增长8.5%。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全市第一。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比重下降1.4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1.1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0.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为26.12:42.21:31.68。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80.1%。
——发展动力逐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初现,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5.33亿元,增长7.2%,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双创”活力不断激发,新增市场主体2610户。恒丰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活性氧化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兴业段)主体工程和兴业火车站站台改造,实现开通动车;城市公交开通运行,结束了县城区无公交车的历史;山心至蒲塘龙平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已完工;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兴业段)、G324国道大修工程(兴业段)、平南泗灵至兴业高峰二级公路、山心鸣水至小平山宽畅改建三级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县环城路、贵港木格至博白水鸣二级公路(兴业段)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
全力以赴稳增长,实体经济不断壮大
坚持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开展“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以推进工业、投资、消费、农业、进出口、财政“六稳”为重点,制定扶持发展“四上”和强优企业奖励办法等稳增长措施,坚持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政银企联席会议等制度,创新企业融资模式,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推动企业上规、上限、上亿、上市,全面打好稳增长攻坚战。全县40家规上工业企业正常运转。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上限企业2家、在区域性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企业2家、上亿企业2家,获得广西名牌产品企业2家。新增企业贷款金额9200万元。
千方百计扩投资,项目建设加快进度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审批审核“绿色通道”制度,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着力破解项目审批、征拆、融资等瓶颈制约。重点推进2个自治区层面统筹项目和55个市层面统筹项目,完成投资30.67亿元。38个投资工业项目中有同兴化工(一期)、绿之源金属冶炼材料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开工的有唐人神饲料、千宝醇烃清洁燃料等7个项目。航大编织袋、中广核风电(一期)、利维重工电动车(二期)等项目扎实推进。时泰纳米碳酸钙、华纳碳酸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采取PPP、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等模式,完成玉贵路木鞋墟至铁路口配套设施改造工程等项目融资3.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2.66亿元。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积极破解用地难题,新征土地884.2亩。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新引进浙江红狮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技改、余热发电、固废危废处理等21个项目,合同计划投资100亿元,在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5.2亿元。
加大力度调结构,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创新发展、服务业集聚发展、农业提质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发展大会战,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4.35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5.6万平方米。“兴业工业集中区”更名为“玉林市新材料生态产业园”。建材、机械、食品加工、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步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碳酸钙产业已列入自治区碳酸钙产业中长期规划,双成碳酸钙、诚钢碳酸钙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建立兴业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淘农村兴业服务中心建成投入运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鹿峰山景区扩建、大水乡村旅游区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庞大福生态农庄成功创建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兴业县五指峰茶厂农家乐等20家农家乐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全县旅游业发展呈增长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8.5%。加快推进16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的自治区级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1个、镇级示范区1个,其中兴业凤鸣雅江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区获评为三星级广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1家,家庭农场18家。建成玉林最大食用菌基地广西福兴食用菌基地,石南镇南乡大水蔬菜基地获“国家蔬菜标准园”称号。英丰水稻专业合作社获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坚定不移强基础 城乡面貌大幅改观
实施县城品位提升战略,继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实施项目119个,完成投资8.36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投资1.09亿元,交通设施投资7500多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乡规划,加快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实施城区“六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兴业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大平山新农村建设工程、玉贵路风貌改造、城区污水管网配套二期工程、东龙公园二期工程配套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县信用联社业务大楼、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兴业大道建成通车,“五个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强城区“五化”工作,城区绿化面积增加4万多平方米,城区道路路灯装灯率扩大到95%,亮灯率保持在96%以上。开展城区“五乱”综合整治,大力解决脏、乱、差、堵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积极稳妥抓改革,内生动力不断释放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降成本行动,企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0.0784元。“营改增”等减税降费工作全面推开。采取支持农民工等新市民购房、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房地产完成投资1.68亿元,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达9.58万平方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达82.3%,农村土地流转率达48.88%。深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双随机、一公开”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六证合一”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4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73项。全面公布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行政权力事项从4863项精简到2640项,精简率为45.7%。全面推进乡镇“四所合一”改革,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执法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
凝心聚力抓扶贫 脱贫步伐持续加快
推动责任落实,强化帮扶措施,创新扶贫模式,全力推进“六大脱贫攻坚工程”。全县落实帮扶单位714家,帮扶联系人7836人,帮扶贫困户19066户,联系贫困生16847人。推进产业扶贫,开发火龙果、生猪养殖等特色扶贫产业项目200多个,扶持龙头企业2家,辐射带动3575户贫困户、10多万群众就业创业。扎实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9亿元,惠及9234户贫困户,贫困户贷款获得率55%。启动光伏扶贫模式,合大光伏(一期)、广东新畅想能源光伏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行“农村电商+产业扶贫”模式,吸引1000多名贫困群众参与电商经营。抓好教育培训脱贫攻坚工作,发放教育扶贫补助金20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87人;完成转移就业扶贫培训984人,“两后生”职业技术培训161人。强化农村低保政策兜底,将17593名贫困对象纳入农村低保,低保户与贫困户重合率达63%。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866万元建成贫困村通畅工程126公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全县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