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走进龙州县水口镇共和村:边贸红利惠边民

  6月12日清晨6时,戴洁振起床往街上的肠粉店赶,打米浆,配调料。刚过7时,陆续有做边贸生意的客人前来。他泡了15公斤米,中午就可以卖完。

  戴洁振家住龙州县水口镇共和村驮一屯,与越南一河之隔。

  共和村那马屯的谢志光到甘蔗地忙乎一会儿后,开着三轮车8时到达边民互市点“候命”。“今天货多,估计得跑几趟。”谢志光力争农活与边贸两不误。

  上午9时,水口口岸边民互市点开市。几百辆车进出货场,人声鼎沸。到中午12时,谢志光已拉货6趟,收入180元。去年,他花1.3万元买了辆三轮货车加入边贸专业合作社,月月有进账,生活渐好。

  8时一过,戴洁振的角色由肠粉店老板变成了驮一边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排报关拉货,电话不断。在他身后,“失地思变搞边贸 携手互助奔小康”几个字十分显眼。

  边民每天可以享受8000元额度的免税政策,是边贸扶贫的支撑点。龙州县边贸扶贫由此开展起来,引导边民成立边贸互市互助组或合作社,边民可通过边贸运输、装卸货物、进出口代理等获得多重收入。目前,该县共有221个互助组,1.56万边民参与边境互市贸易,人均每月收入1600多元。

  “如果不搞边贸,村民的生活根本没有保障。”戴洁振说,随着多年陆续征地,共和村16个自然屯耕地已不足400亩,对于800多户村民而言几近失地。

  2016年10月,该村成立边贸合作社,下设16个互助组,携手全村260户贫困户奔小康。客商把求购需求告诉合作社,合作社安排800多社员出动,旗下400多辆小货车随时待命拉货。每车运费25-40元,勤快者每天拉20车以上;而对于没有车的贫困户来说,按指模报关一天将得到15元,加上分红,年收入也有3000元左右。

  主营海产品进口的许志龙业务遍布广西多个口岸,看到驮一合作社矢志带领边民奔小康,便把运输等业务都交给他们。

  合作社运行至今,戴洁振有了更大的计划。尽管买三轮车政府有补助,但他希望得到更多支持,添加更多车辆组织车队,自己找货源,自己卖货;如有可能,希望建一个属于合作社的货场,方便货物接驳,社员获利更多。

  近期,有企业计划向共和村征地200亩搞水果互市区,戴洁振要求对方把服务性工作交给村民,这是前提。他认为,边民应该是边贸的主体。

  戴洁振夫妇和19岁女儿、13岁儿子仍居瓦房,去年得到政府补助建起了三层小楼,他自信要不了多久将有能力装修好搬进新房。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梦想,戴洁振利用边民互市开市前卖起了早点。他说,国家给了这么好的边民政策,自己还得发奋。戴洁振很反感贫困户的帽子,认为自强不息才光荣。这一想法为越来越多的边民接受。

  下午5时,水口口岸边民互市结束,市场归于平静。一辆辆三轮车开往来处,前方是“小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