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因户施策拔穷根 内生动力有干劲

  曾经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喝完两杯小酒继续睡、靠低保维持生活的贫困户,如今却忙得不可开交——他揽下8亩甘蔗地,经常到蔗田除草施肥,计划通过努力在两三年内使存款达到六位数。这是宾阳县黎塘镇吴江村委局塘村村民吴日光脱贫后的转变,也是该镇党委、政府,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和众多帮扶人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略过程中因户施策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据悉,局塘村目前建立起扶贫种植示范基地以及扶贫项目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两大项目,正朝着“一村兴一业、一业富一方”的目标迈进。

  因户施策:贫困户迸发斗志

  1958年生的吴日光是黎塘镇吴江村委局塘村的贫困户,一直都未婚娶的他向来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存在着听天由命的思想,宁愿苦熬,也不愿实干过日子。只靠低保生活,吴日光经常睡懒觉直到中午,平时没事就跟村里人喝酒,天天混日子。

  扶贫先扶志。黎塘镇镇长吴承健决定成为吴日光的帮扶人,要改变他的思想,激发他的斗志。在帮扶过程中,吴承健时常跟吴日光聊理想、聊扶贫政策等。经过多次动员,吴日光在2016年种下了3.5亩甘蔗,年底时领到了6000多元劳动所得。还是在这一年,当地政府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村干部先垫付了3万元危改款,并找来施工队,年底吴日光的65平方米新房建成了。除了危改房的补助款,吴日光只花1000元就拥有了新家。

  今年,吴日光有8亩甘蔗地。4月19日,吴承健再度走进他家时,吴日光正提着除草剂准备到甘蔗地干活,他乐呵呵地向吴承健汇报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良种良法再多租几亩地种甘蔗,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两三年内让存款突破六位数,有机会还要娶媳妇。

  现在吴日光的整个思想面貌焕然一新,不少村民见他勤劳肯干,都愿意把闲置的土地租给他。

  产业脱贫:形成规模建基地

  以前的吴日光,劳作积极性不高,缺精神、缺自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这也是不少贫困户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宾阳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个驻村第一书记、众多帮扶人持续不断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向深入。

  黎塘镇党委、政府以及局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陆存芳根据该村的情况大力实施产业脱贫计划。据悉,局塘村原来以种植大肉芥菜为主导产业,但这种蔬菜在四、五年后易得病虫害,且村里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缺乏,产量难以上去。结合当地原有的种植技术和成熟的管理模式,陆存芳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并进行土地改良,使产业形成规模,并推广良种良法。目前,局塘村由本村两个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扶贫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共600亩,项目实行“西瓜(四季葱、大肉芥菜)、大肉芥菜(四季葱)、胡萝卜”套种模式,由农村经济能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在自愿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方式,开展蔬菜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生产经营活动,带动本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陆存芳表示,根据合作社2016年的示范效果显示,实行上述模式生产,年总效益524.6万元,平均年每亩产值达16393元,年每亩投入10625元,年亩效益达5768元。去年,局塘村48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8000元,有47户摘掉了“贫困帽”。

  “六大行动”:坚决打赢“攻坚战”

  2016年,陆存芳引进了广西和盈农牧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合作项目——局塘村扶贫项目肉鸡养殖基地。据介绍,该公司在养殖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农户管理体系和疾病防疫体系,公司前期免费提供鸡苗、饲料、技术,签订产后保价回收合同,确保养殖户的利益,把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降到最低,养殖户只负责提供养殖场地和人工。自引进龙头公司发动群众发展规模化养鸡项目工作以来,吴江村委群众积极性极高,目前吴江村委发展的农户有21户,其中局塘村有13户(两户贫困户)。如今,局塘村的产业脱贫计划正在助推贫困村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区域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技术进步,形成“一村兴一业、一业富一方”的扶贫新模式。

  今年以来,宾阳县正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实施电商扶贫行动、实施培训转移就业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施社会扶贫行动、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六大行动”,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宾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单松松说,贫困户是脱贫的主体和内因,帮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贫困户自身摆脱等靠要思想,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谭唐 蒙鸿翔 袁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