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三剂良方”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密码”

  4月26日,笔者在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采访时看到,通过前几个月紧张施工的养鸡场已完工;养猪场征地工作也已全面完成,一期工程正在有序抓紧建设之中。养鸡场和养猪场将分别采取“村集体+农户”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运营,两个养殖场建成运营后对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预计达到15万元以上。

  “以前,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就是典型的‘空壳村’,去年通过村干部带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快桑蚕产业发展,村里在做好蚕农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蚕农出租蚕房,公开招租闲置村办公场所等方式,村集体收入超过12000元;养殖场首批1000多只的本地乌鸡苗预计在20天左右就到位了,待养猪场建成投产后村里的收入将会更多。”加西村第一书记苏勇力信心满满地说。

  同样,在凌云县和加西村一样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较的村还有很多。 近年来,该县采取加大投入、产业带动、盘活资源以及规范管理等强有力措施,努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难题。截至2016年,全县共消除“空壳村”19个,实现33个村(社区)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7个村收入2万元以上,逐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目标;这是该县自去年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加大投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血”。2016年该县财政安排每村2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并协调农商银向每个贫困村放贷30万元,将资本融入县政府平台公司后,每村当年即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21500元。原始资本积累完成后第二年,通过平台公司统一回租、联合招租、经济能人代经营等方式,获取经营收益,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基本收入。为调动好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性,杜绝“养懒汉”和坐享其成,该县里还决定,每村2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在村滚动发展10年后将全额收回县财政,以此促推各村根据本村情况积极探索,不断拓展,寻找可行的集体收入项目的投入,如通过商铺抵押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再投资,达到“筹资-资产-收益-融资-再投资-发展壮大收益”的良性循环。

  产业带动,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造血”。立足各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依托旅游、茶叶、桑蚕、油茶和碳酸钙五大产业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组建产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户发展产业。县财政根据奖补方案,将以往政府直补到农户的产业发展资金,改为村集体产业奖补资金,县财政把奖补资金拨付给村集体合作社,合作社按协议兑现给农户,再按协议分配产业红利,实现农户增收,合作社壮大,村集体获得收益的三赢目标。以桑蚕、水果两项产业的发展为例,仅对苗木补助一项,今年该县对种植户的补助金额超过1000万元。按股权改革后的比例作股红测算,可分红总额达70多万元,平均每村获得分红超7000元。

  盘活资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清血”。坚持“政府引导、村级示范、农户自愿”的原则,将“双清”(清理村集体土地、清理村集体欠款)工作与解决土地承包遗留纠纷问题、“五大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战略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资产性质,规范合同,把清收后的资产重新发包、统一经营。出台规范村队集体资产发包、出售、保值、增值等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财务公开、财务审计和村务监督制度;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土地承包、集体林权、矿产资源的规范管理,加大非生产性开支的专项审计和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力度。同时,该县还充分发挥城乡党组织联系共建的作用,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并采取“村级党组织+企业+农户”、入股分红、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确保2017年底前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覆盖,全县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内的1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黄元荣 班利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