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这个时候,我在广东帮人插秧,得了一个外号——‘稻客’。”3月22日,宾阳县古辣镇“不丈垌”的水田畔,刚为农户插完秧的农机手李善强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家门口每月工资收入就超过5000元。”有了用武之地的李善强说,现在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已成气候,不少像他这样的“稻客”都纷纷回乡淘金了。
当年,各家各户种植技术、品种不一,连片稻田不适合机械化操作,价值十几万元的收割机只能在田里“打个来回”。因此,不少农机手“远征”广东、海南等地。
对于这份无奈,古辣镇镇长宋颂分析:“以前,农机技术与服务对象不对称,根本原因在于一二三产业的脱节。”
“稻客”回乡淘金路,折射出新变化——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的集约化种植为深加工和服务业准备了条件,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该县农业局的一组数据佐证:目前,已成立两家稻米加工企业、三家农业服务企业,提供“从水田到餐桌”一条龙服务。
其中一家公司经理梁东兵介绍,目前公司育秧、机耕、植保服务等流程均已实现明码标价。为壮大实力,不少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农机手及农机设备。
“示范区创建之初就针对症结所在,把提升社会化服务、推进三产融合作为重要抓手,让企业和农户等市场主体‘唱主角’,形成‘大农业’模式。”宾阳县委书记朱亚明介绍,政府支持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联盟)+农户”等形式引导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农民既可以出租土地给公司“全托管”,也可在合作框架内自行打理。
在三产融合的“大农业”框架内,稻农赖增愿收获颇丰:“以前自己种田,一亩也就挣几百元。现在把地租给公司,每亩每年可坐收1000元租金,年终还有分红。”
古辣香米三产融合的“大农业”内涵丰富:一产方面香米种植覆盖1.1万户农户,产值达1.8亿元,同比增长约20%;二产方面加工企业两家,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13%;三产更加喜人,除了运输、农资外,更与宜居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稻花香里”旅游品牌影响日盛,仅去年国庆期间停车费收入就超过7万元。
宾阳做法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格外合拍,让稻农享受到了“大农业”带来的红利:去年,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内农户人均纯收入比所在乡镇平均数高出20.8%。今年1月,示范区被授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称号,名列全区首位。
据悉,2016年4月,自治区在古辣镇举行的现场办公会提出将宾阳万顷香米产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大的自治区级现代水稻产业示范基地、广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国家级水稻高产稳产政策集成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对引领我区粮食转变生产方式、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