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6.03亿元 同比增长7.6%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东兰讯 2016年,东兰县以党建统揽全局,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良性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该县在坚持“生态立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突出“红色老区、绿色生态、金色铜鼓、银色长寿、黑色物产”五大品牌,使其成为推动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03亿元,同比增长7.6%;财政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亿元,同比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7元,同比增长10.6%。

  从严从实抓作风,全县上下风清气正。该县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县20个基层党(工)委、525个党总(支)部共1.18万名党员,通过不同形式、途径参与学习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参与学习达149个,实现全覆盖,排在全市前列;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2016年,该县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235件,初核案件线索214件,立案审查185件,信访了结29件,已结案181件,党纪处分161人,政纪处分21人,挽回经济损失239.9万元,收缴违纪款60.4万元;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全县共讨论人事问题10批次,平级调动干部146人次,向市一级推荐1人到正处级领导岗位任职、推荐2人提拔到副处级领导岗位任职。完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审批晋升职级人员68人,做到“对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使想作为的干部作为,让有作为的干部有位”。

  创新强党兴党工作,党的建设充满活力。该县“两新”党组织组建率和工作覆盖率分别达92.2%、83.7%。完成河池拔群干部学院征地协议404.9亩,发放土地补偿款2266.39万元。创新远程教育工作,该县在全国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摄制的《英发村里英语哥》荣获2016年全区党员教育电视片二等奖。成功承办河池市红七军军史专题座谈会,开拍纪录片《千里来龙红七军》。该县连续荣获四年一评的“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称号,2016年7月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加强平安东兰建设,健全城乡社会防控体系,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046件,查处治安案件686起,破获刑事案件195起,有效打击了不法分子、邪恶势力,弘扬了正义。

  优化结构,生态特色产业不断发展。该县围绕“生态特色农业、生态特色工业、生态养生旅游业”等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东兰品牌,提升东兰影响力。该县主导产业核桃、板栗、油茶等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隘洞牛角坡林下生态养殖场被授予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东兰墨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东兰板栗、东兰黑山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通过农业部评审,东兰板栗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深入推进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及移民创业园建设,广西宝瑞山茶油有限公司和东兰县昌灏长寿食品有限公司入驻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规模以上企业。成功举办首届中法地质科考探险活动,获批建立自治区级地质公园。深入实施武夷侯公园、红水河第一湾等景区建设,唱响“红、绿、金、银”四大特色旅游品牌。该县成功入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全国革命老区旅游扶贫脱贫致富典范县”。

  攻坚治贫改善民生,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该县继续推进“党政发动、干部推动、农户主动、能人带动、项目拉动、片区联动”扶贫工作机制,成效显著。2016年,该县安排3119名干部与1719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出资2200多万元,奖励脱贫攻坚种养示范户及补助2016年预脱贫户;建设13个易地安置点,安置1155户5012人,完成危房改造2100户;落实各类教育补助5833.57万元,发放助学贷款1931万元,雨露计划补助257.75万元,受助学生达11.91万人次;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85%,参保率达99.94%;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五保供养金3760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建成屯级道路557条719公里,11个2016年预脱贫村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畅硬化公路;1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4663户18844人脱贫;投入1.5亿多元,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223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542套;发放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补助金1亿多元,发放农机补贴180万元、农作物补贴270万元,民生保障更加殷实,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杨 峰)

  相关链接:

  主动适应新常态 统筹推进促增长

  东兰各项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东兰讯 东兰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和效益稳步提升。

  2016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03亿元,同比增长7.6%;财政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亿元,同比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7元,同比增长10.6%。

  该县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精准扶贫普惠民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方针,投入5.91亿元开展“八有一超”“十大脱贫行动”,全年摘帽11个村、脱贫4663户18844人。

  二是特色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亿元,增长3%。2016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5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5.6万吨,种植富硒墨米3万亩,富硒粳米3.2万亩;肉类总产量达1.45万吨,同比增长5.07%;水产品产量达5680吨,同比增长5.18%。

  三是工业经济增效提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投资(更新改造)完成3.1亿元。

  四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150个主要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2.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5%。其中,2个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0.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7%;10个列入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2.9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7%;3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3亿元,占总投资的64.6%。

  五是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该县扎实推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项目,全县共完成各种造林任务5.12万亩,扩种核桃种植3.1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6.1万亩,完成治理岩溶面积40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自治区生态乡村示范点2个、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点52个、一般村屯绿化1160个、“自治区级生态村”3个、“广西绿色村屯”5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25%

  六是财政收支进一步增长。全县财政收入2.76亿元,增长32.7%,总量完成全年目标2.25亿元的122.67%,财政收入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通报表扬,是全区15个县之一、河池市唯一入选县份。

  七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旅游带动服务业发展,全县共接待游客133.1万人次,同比增长17.98%,实现旅游消费14.06亿元,同比增长39.6%。建成建珉广场、覃应机广场、红水河第一湾及泗孟田园观景台等项目,推进武夷侯公园、红水河第一湾、长乐山、巴泽山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功入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 (韦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