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打赢经济翻身仗 去年实现GDP 192.11亿元

 

 

  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目前入驻企业57家,具备了年产50万台两轮电动车、20万台电动三轮车、10万台低速四轮电动汽车以及100万辆新能源电动车配套生产能力。图为骊驹车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陈榕玲摄)

  港北讯 2016年,港北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3446”工作思路和区委“四大战略”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六个年”活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找准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重点和难点,有效防控各类风险,促进全区经济增效提速发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经济翻身仗。

  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提速。2016年港北区实现GDP 192.11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在全市排位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比广西高1.4个百分点。GDP增速在全市三区两县市中的排位由2016首季的倒数第一变为全年的正数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21.59亿元,同比增长3.7%,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6.11亿元,同比增长11.0%,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2亿元,同比增长8.5%,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11.2:29.2:59.6,其中第二产业比例与上年相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36.3%、58.9%。从产业结构和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支撑有力,第二产业实现恢复性上升。

  生产性行业向好发展。一是现代农业初具端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家庭农场22家。推广种植富硒优质稻2万亩,3个富硒农产品在中国第三届(恩施)硒博会上获奖,连续五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04亿元,同比增长3.8%。二是工业增速转负为正。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52亿元 ,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打破了自2014年11月以来一直持续负增长的格局,实现转负为正。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占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1/3,增量创历史新高。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面积1万亩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全区签约落户电动车生产项目54个,建成投试产企业25家。

  “扩内需、稳增长”成效显著。2016年该区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39.4亿元,招商引资利用内资、外资分别达到67.85亿元和9720万美元。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96.74亿元,同比增长24.5%;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6.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3%;建筑业总产值72.87亿元,同比增长98.4%。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亿元,同比增长10.1%,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1.4%、16.1%。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发展欣欣向荣,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7.6%,上亿国际汽车城、美家居国际博览城等仓储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业热度升温,龙荟花世界顺利开园,平天山被评为“中国健身名山”。电子商务悄然兴起,建成5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点,利用“互联网+”京东贵港(港北)特产馆线上平台推介优质农产品。

  财政运行稳健,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民生。2016年财政收入为 15.41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在全市排位第一。财政支出19.56亿元,同比增长2.0%, 其中民生财政支出17.09亿元,同比增长4.75%,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7.4%。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68人,就业水平总体保持稳定。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抚恤金、优待金等民政资金4500万元,惠及群众11.5万人次;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1.73亿元,惠及群众65.92万人次;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5800万元,惠及群众5.2万人。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441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535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192元,同比增长9.2%。

  (卢灵姬 邓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