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写在撤县设区前夕:柳州西南崛起新城区

  成团石龙坝夕照

  向南挺进的兴柳路

  现代化工业车间

  新兴工业园

  美丽的田野

  柳江城区全景

  歌王擂台赛

  客家庄园代表——九厅十八井

  龙舟大赛

 

  1月6日,柳江区正式挂牌成立。柳州市西南片区如今焕发新春! 柳江正全面融入柳州市,以城市的视野、标准规划新城区,推进区域经济、城镇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转型升级。

  【历史沿革】

  柳江县,中外闻名的“柳江人”古人类文化遗址所在地,历史渊远流长。

  1958年9月24日,在距柳州市东南16公里的通天岩内,“柳江人”头骨化石被发现。经考证,“柳江人”为华南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人(智人),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

  据史料记载,今之柳江县,在公元前206年秦灭诸侯时,柳江地域属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桂林郡改为郁林郡,始有潭中县,县治在今柳州市区;潭中县名从西汉开始一直沿用到公元557年南北朝的陈朝时代,始设马平郡;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县为马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改名为昆州;唐贞观八年,设州治,昆州改名柳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设府治,升柳州为府,马平县属府治管辖。

  清代,今柳江县境内共设6个都:一都,包括今拉堡镇、进德镇及柳州市郊部分地区;二都,包括今成团镇地域;三都,包括今三都镇地域;四都,包括今百朋镇地域;五都,包括今洛满镇地域;六都,包括今穿山镇、里雍镇地域。

  民国20年(1931年),马平县改为柳州县;民国27年(1938年)元月,柳州县改为柳江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县治柳州;1949年11月25日,柳州解放,12月,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柳江县和柳州市行政区划正式分开,先后改属柳州专区、宜山专区、柳州地区管辖;1950年3月18日,柳江县从柳州城区迁至拉堡圩;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把柳江县从柳州地区管辖划归柳州市管辖。

  2016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柳江县,设立柳江区。2017年1月6日,柳江区正式挂牌成立。

  【柳江优势】

  柳江县与柳州同江同城,1月6日,柳州市柳江区将正式挂牌成立。柳江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呈现出5个方面的新态势、新优势和新机遇。

  交通便利

  柳江辖12个镇,区域面积2539平方公里。湘桂、黔桂、枝柳铁路和322国道、209国道贯穿县境,柳州普客和货运列车停靠柳江并设立柳州东站;桂柳、南柳、宜柳、柳武、柳州北环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建设中的三(江)北(海)高速、柳(州)梧(州)高速、南(宁)柳(州)第二高速、贺州-柳州-巴马高速公路,也将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口;白莲机场坐落于柳江新兴工业园旁边,距县城仅7公里;西江水系通过县境内,2000吨级货船可直达广州和香港,陆运、水运、航运、铁运十分便利。规划中的柳州轻轨,有3条线直达柳江新城和新兴工业园。

  工业强劲

  近年来,柳江充分依托大柳州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产业、区位和交通优势,紧紧抓住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提出以新兴工业园为核心,带动河表-新兴-四方-穿山工业带,辐射拉堡工业片区的发展和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思路,积极融入西江龙头城市,努力推进新兴工业园和柳江新城开发,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柳州工业发展次中心,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区域性空铁现代物流基地、广西现代农业基地和环都市乡村休闲旅游基地。

  园区投资

  柳江坚持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新兴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以建材、电力为两大传统产业的现代工业发展布局,是全区非公经济最发达的县域之一。目前园区完成开发面积超过8000亩,已进驻企业247家,形成了以汽配、机械制造、制糖、制药为支柱产业的近千种集成产品的产业链。全县工业企业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7家,亿元企业达54家,预计201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拥有广西康明斯、柳工挖掘机、东风柳汽、中国重汽、花红药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新城建设

  柳江坚持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充分抓住柳江撤县设区的大好机遇,大力拓展城市规模和加快项目布局,依托钟灵毓秀的田园山水风貌,建设亲水型生态宜居城市,全力打造柳州南部城市中心。柳江新城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30万。目前已完成一纵一横主干道建设,完成征地6000多亩。当前国内知名企业毅德控股、碧桂园、清华启迪科技城、浙江蓝城集团陆续进驻。总投资100多亿元的十大城市建设项目,将于1月6日柳江区成立时开工建设。

  特色农业

  柳江坚持走精品农业、科技农业、安全农业、休闲农业的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的特色农业体系和“一镇一景”的乡村旅游圈,其中万亩双季莲藕、万亩双季葡萄远近闻名,双季葡萄荣冠“中华名果”,百朋镇下伦屯等10多个乡村先后获得自治区、柳州市“美丽乡村”称号,“荷塘月色”获评广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中的“乡约·藕遇”项目创广西乡村体验式慢生活旅游开山之作。

  【柳江文化】

  柳江目前总人口59万,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近80%、客家约占11%。县境壮族文化与客家文化突出:

  广西山歌之乡

  山歌在柳江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歌手众多,分散在各乡镇村屯的歌手达千人以上。该县山歌手“土味”十足,出口成歌,歌词内容多为反映近年农村生活新变化。作为广西的“山歌之乡”,柳江每年春节都有山歌对唱活动,每年开年都有新鲜的山歌出炉。至2015年,11人获“广西歌王”桂冠,2人获得广西“十大歌手”称号,2016年获得“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称号(山歌)。

  抢花炮

  炮,是一种吉利的象征,谁最先抢到花炮,谁家当年就会风调雨顺,孩子聪明,全家健康平安。1986年春节,柳江县举行了一次民族式花炮比赛,观众近7万人,由此,柳江县掀起抢花炮赛的热潮。在花炮项目发展的30年间,柳江县花炮代表队或以柳江县运动员为主体的柳州、广西花炮代表队,共获全国花炮赛冠军3次、季军1次;柳江县花炮队在全区花炮赛中获得冠军9次。2004年,柳江县被列为广西花炮项目训练基地。

  客家文化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在柳江县进德、拉堡、洛满、流山等镇的客家人都要举办“上灯节”。“上灯”习俗一直在柳江客家聚居地广为流传,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形式展开祭祖、慰祖活动。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随着时代的进步,柳江客家上灯文化融入了核心价值观新内涵。在一些村屯,上灯仪式还会给村里抱着“新丁”的妈妈和80岁以上的老人奉送大红包,叫作派发“尊幼孝老红包”,弘扬传统美德。

  庄园文化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柳江县大量人文和传奇,无数大宅、庄园也记录着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根据柳江县的地域分布,柳江的庄园、古民居分为三类:主要分布在古二都、三都的壮族古民居(山寨);分布在一都、二都的客家古民居(宗祠);分布在五都的柳江河流域古民居。全县壮、客古民居分布12镇共80多处。2015年9月,柳州市规划局正式公布柳州市范围内的柳州市保护性建筑名单,其中柳江就有30多处。其中壮族庄园代表有三都边山大财主庄园;客家庄园代表有进德九厅十八井;沿河古民居代表有里雍中塘汛张家大院。

  (本版文图均由柳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