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春潮涌动美丽巴畴

  隆冬时节,太阳暖暖地照在老区东兰的山岭上,带给这片土地无穷的希望。

  拥有12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东兰县巴畴乡,地处东兰、凤山、南丹三县交界处,依傍在红水河畔,是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乡紧扣“一城一区一河”发展定位,实施“生态立乡、项目活乡、产业富乡、民生兴乡”发展战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万象更新的良好局面。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有效推进

  巴畴乡直面脱贫攻坚难题,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经过精准识别,该乡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741户2748人,2016年计划脱贫农户167户630人。该乡建立了扶贫工作站,凝聚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力量,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

  该县按照“八有一超”脱贫标准,大力实施“八个一批”行动,针对各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分类施策,逐户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人。目前,该乡152户590人已开展“双认定”工作,均达到脱贫验收标准。

  克难求进:民生项目助推发展

  城镇化要发展,离不开大型民生项目的推动。巴畴乡主抓总投资达2亿元的乡“一号工程”——巴畴新城项目。目前,该项目的邮政所、五保村、村公共服务中心、社保所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公立幼儿园即将竣工,农贸市场、地下管线、给水排水项目已动工建设。计划首批安置的221户搬迁户新居完成主体建设,其中,有108户已经入住。目前,该项目完成投资4500万元。

  该乡在巴英村实施蚂拐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这是东兰创建广西旅游特色名县重点项目之一。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廖邓宗祠、铜鼓广场、文化中心广场已竣工投入使用;入口道路、河堤步道、游客中心、亲水平台、廊桥、停车场等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800余万元。

  出行难、饮水难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该乡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硬化村屯道路32条72.5公里,新建屯级道路3.6公里;农村危房改造125户;修建水利渠道7条总长20公里;建设家庭水柜21座、集中供水工程12处。同时,全力协调服务南丹吾隘至东兰二级公路延长线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涉及37个村民小组的750余亩的征地丈量和签订协议工作,相关路段正在施工中。

  特色彰显:产业提质助推扶贫

  巴畴乡先后成立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N”经营方式,引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本地品牌麻鸭、土鸡、巴英河鱼、黑山羊、黄牛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养殖大户超过15家。值得一提的是,该乡牙彦养牛合作社被评为东兰县20佳优秀养殖户。2016年,该乡实现畜牧水产总产值3450万元,其中,生猪出栏5570头,肉牛出栏1000头,黑山羊出栏4756只,土鸡出栏8万余羽,麻鸭出栏0.9万羽。

  注重生态:共建宜居幸福家园

  巴畴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经济林业。目前,该乡种植核桃面积9563.4亩,板栗品改22389.77亩,拥有油茶7405.1亩、杉木26580.75亩、松木3205.95亩,夯实美丽巴畴生态基础。2016年初,该乡板加村被命名为广西生态村。

  该乡大力实施生态乡村工程,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探索以“屯收屯处理”为主、“屯收乡运乡处理”相结合的两种垃圾处理模式,建立村屯保洁长效机制。

  统筹协调:各项事业强力推进

  今年,该乡不仅抓重点工作,也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升惠民利民工作力度,实现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现各种惠农补助资金1035万余元。科教文体事业明显进步,巴英蚂拐舞延续传承,巴英村被确定为河池市未成年人传承民族文化示范基地。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2017年,巴畴人将以更宽广的眼界、更开放的姿态,在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中,跨越、崛起……(潘 剑 邹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