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电商进村“上行通道”待破题

桂平“村淘”服务站建起来了,但“特产进城”迟迟未打开局面

  桂平市与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并投入1300多万元建设基础设施。随着农村淘宝网点布设的不断完善,电商切切实实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村淘宝店的网络代购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但当地农产品在农村淘宝的“上行通道”却迟迟未打开,令当地政府颇为着急。

  投入1300多万元打基础

  桂平市是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广西8个示范县之一。

  2015年9月,桂平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合作,力图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据介绍,与阿里巴巴签约后,桂平市截至目前已投入13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桂平服务中心自从今年1月初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至今已经发展开设了76个村点服务站,覆盖23个乡镇,其中扶贫村开设了10个村点服务站。

  9月8日,在该市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该市将电商办设置在了一楼,二楼是桂平特色馆,里面摆满了当地特色产品,有茶叶、食品、保健养生药材以及其他地方特产等37个展示商品。三楼是阿里巴巴的办公室,以及一个较大的电商培训中心。

  “网货下乡”让农民获实惠

  在桂平市南木镇的一家农村淘宝店门前,树立着各类产品的展示牌,店内也摆放了许多产品信息,多是家电、农资物品。店里墙壁上挂着一台平板电视,下面有两台电脑。电视和电脑设备是由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免费提供给合伙人的,桂平市政府也提供了不少帮助。

  该店操作员蒙秋梅打开电脑,当天有四五位南木镇居民通过该店,在农村淘宝上下单。因为正值学校开学季,购买的多是文具、学生衣服。浏览下单记录,当地居民委托该淘宝店下单,平均每天有四五单,购买的商品五花八门,衣服、家电等生活用品都有;购买农资产品的也不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都能在农村淘宝买到。南木镇村民黎金钊前两天刚刚购买了果树蔬菜卷叶虫的杀虫剂,刘岳耀则委托购买了喷雾器,他们说,在网上买农资物品很实惠,比自己到店里购买便宜了20%-40%。

  除了农民得实惠,敢于尝螃蟹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也得到了实惠。黄如是桂平市木圭镇人,去年年底在木圭镇开了一家农村淘宝店。在今年“6·18”农村淘宝优惠活动时,他的农村淘宝店接单量超百万,由此获得了数万元的佣金。

  “特产进城”仍待破题

  阿里农村事业部——华南大区业务部高级运营经理岑初骁介绍:“在广西,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网点的布设,桂平排名第二,仅次于横县。”但令当地政府部门想不到的是,网络布设好了,网货也下乡了,农村特产进城却迟迟不见动静。

  据桂平市工信局统计,今年1-7月,该市实现网上交易额5676万元,其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桂平服务中心的网上交易额为2400多万元,但当地农产品通过这一平台“上行”的数据为零。从去年底至今,阿里巴巴没有组织任何桂平市农产品在农村淘宝平台销售,这与当地政府的初衷相去甚远。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2015年9月15日横县农村淘宝开张营业以来,茉莉花产品的交易额已突破一亿元。对于如此强烈的反差,岑初骁认为,桂平市缺乏类似横县茉莉花这样极具代表性的产品,使得阿里在筛选当地“上行”农产品时不得不慎重。桂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却认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不少,如桂平西山茶、麻垌荔枝、金田淮山和桂平黄沙鳖均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官推”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上行”一时难以打开局面,民间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却别开生面。在该市大湾镇安担村,梁伟国三兄弟种植的120多亩百香果,今年通过自营的淘宝店和代理商微店销售,供不应求,年产值轻轻松松过百万元。

  为了尽快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上行”,桂平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目前已多次磋商。岑初骁表示,阿里巴巴首先会将桂平市的旅游资源在平台上加以推广,通过旅游产品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