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努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让有投资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现“贷得到款、用得好钱,投资有收益、还得上贷款”的目标,让金融扶持助力精准脱贫。
锁定金融扶贫对象。该县从“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向“定向滴灌”的精准脱贫模式转变。充分利用扶贫部门建立的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档案资料,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准确把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推动帮扶资金向贫困户聚集、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截止目前,大化县完成全县贫困户的建档评级授信工作,提前实现建档和评级授信两个“全覆盖”。其中,应建档贫困户18600户,已建档贫困户18600户,对18598户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授信总额93396.23万元。目前,全县已完成对276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13546万元,帮助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发展产业等。
确定金融扶贫主体。在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增加向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数量,满足贫困人口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重点支持异地扶贫搬迁以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信社应积极向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点,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要着力提升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如大化镇上旗村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大化镇龙景园党支部,所有党员人均帮扶5户贫困户,为入社贫困户协调金融富民工程贷款,贫困户将贷款以股金形式投放到合作社,每年按8%利率分红,本金到期后由合作社偿还。按每户贷款5万元计,贫困户每年可分红4000元。该合作社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时,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沙糖橘科普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打工,在流转土地+股金分红的基础上,再获得劳动报酬。贫困户在实践中学到种植和管理技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形成了“流转土地+股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多元增收机制。
选定金融扶贫手段。针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复杂性和新特点,该县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方案,找准支持方向和着力点,实现金融资金扶贫效益的最大化。如在大化县贡川乡什陇村,北部湾投资集团采取了“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扶贫方式,即由北投集团提供担保,全村贫困户每户向大化县农村信用社申请五年期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所贷款款项委托巴马原种香猪农牧有限公司用于购买配种母猪并饲养管理,每年每户按贷款5万元的8%发放分红4000元。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选择一部分工作能力及创业意愿强的农户,以每户分配3头配种母猪(价值6255元)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家庭养殖农场示范点或合作社,企业全程扶持家庭养殖农场示范点或合作社的运营,所饲养的香猪由企业全部保价回收,带动他们走上养殖增收致富道路。
(覃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