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记“无”中生“有”、敢为人先的“荔浦精神”
近年来,荔浦县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县委书记陈代昌(右一)陪同市长周家斌(中)在荔浦县现代特色农业砂糖桔核心示范区调研。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李玉清(中)到民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打造亲商、富商、强商软环境,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达67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木衣架出口基地。
电商异军突起,全县经济发展插上“互联网+”翅膀。
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实施景点景区提级升档。2016年1至7月,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380.86万人次,同比增长6.01%,实现旅游总收入48.45亿元。
荔浦芋、马蹄、砂糖桔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全县砂糖桔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达100万吨,砂糖桔成为荔浦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筑巢引凤,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核心导读:“不沿边也不沿海,一条小河不通航。没有材料没市场,照样能拿前三强。”
如此充满戏剧性的这一幕幕,每天都在荔浦县上演。这座居柳州、桂林、梧州、贺州、来宾五市之间的小城镇,在过去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励精图治谋发展,继往开来谱新篇。“十二五”期间,该县着力打造“山水名城、工业名城、创业名城”和“桂林南部副中心城市”,全县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荣获“中国衣架之都”、“中国曲艺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平安畅通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中央财政生猪调出大县、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重点建设试点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森林县城、广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区平安建设先进县、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0多项、自治区级荣誉称号300多项。
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下,为什么小小的荔浦县能够快速崛起,探路破冰?这与荔浦人特有的“荔浦精神”不无关系。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世界。荔浦人以“敢为人先、无中生有”、“鼓励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缔造了无数“荔浦传奇”。
记者 韦莎妮娜通讯员 蒋锦华 黎振勇 周俊远
“无”中生“有”:小小衣架闯出一片天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荔浦人却能够“无”中生“有”,发展起了衣架产业。既没有原材料又不销本地市场,在处处受制的条件下,荔浦人还是将其做到了顶端。
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覃裕祥亲眼见证了荔浦衣架产业的“无”中生“有”。他告诉记者,1970年,他还是荔浦县一个乡镇农械厂木工车间的普通职工,后来他自立门户建立了一个纯手工作坊,当时厂内员工不足10人。1989年1月,覃裕祥从梧州市外贸进出口公司拿下了一份出口木衣架的订单。正是这10万只木衣架,让覃裕祥开始了自己的衣架生产生涯。“1块钱的衣架,出口到国外是10块钱。”覃裕祥说,巨大的利润空间,让不少人跃跃欲试,大大小小的衣架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1992年,荔浦出现了第一家专业生产木衣架的企业——— —— 荔浦县民政竹木加工厂,并接到了第一笔出口订单。4年之后,第二家专业生产木衣架企业宣告成立。然而,发展衣架产业,荔浦县是“先天不足”的,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充足的木材资源。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荔浦人想方设法从云南、贵州、湖南等地采购原料。2000年后,不少企业还从越南、泰国、土耳其、德国等国家进口原材料。同时,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面临着挑战,荔浦人早有远见,开始了产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自发投入资金研发起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在原材料方面探索低碳环保的替代品。衣架产品由原来比较单一、普通的木衣架向多品种、多功能的高端衣架转型升级,主要原材料也向多元化及复合型方向发展,成功开发生产了竹制、布艺、浸塑、金属等系列新产品1000多种。
除了企业自身不断摸索,荔浦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措施。例如“官员当保姆”、“老板评干部”、“首问负责制”、“办证一站式”、“超亿过千帮扶工程”等,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起了优越的亲商、富商、强商软环境。2004年荔浦荣获了“广西衣架制品生产基地”称号。2008年荔浦县被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衣架生产基地”的殊荣。2010年荔浦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衣架之都”称号。2012年成为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与荔浦县共建的“中国衣架出口基地”,商务部认定荔浦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目前,全县拥有衣架、家居用品企业327家,其中骨干企业87家,规模企业28家,主要有木制、竹制、金属、浸塑、橡塑、布艺等七个大类3000多个品种。2015年全县衣架家居产业产值约79亿元,税收约4.2亿元,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约50%,产量和出口均占全国市场份额约70%。也就是说,荔浦县每年可以给全国每个人提供1.5个衣架。2015年,衣架产业进出口累计总额达10626万美元,同比增长10.7%,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排在我市所有县区中的第一位,进出口总额排在所有县中的第一位。涌现出了俏天下、裕祥、毛嘉、华海等一批著名衣架品牌。
敢为人先:城园一体,产城融合 “1+1>2”
说起农民工,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那些随着城镇化大潮进城务工的“泥腿子”。然而,在荔浦,这些“泥腿子”却拎着公文包,穿着整齐地在写字楼里摇身一变成为了“创业者”。
在距县城仅5公里、阳鹿高速路口旁,就有这么一个“农民工创业园”。在这块1079.44亩的土地上,将建成一个集生物提取、小五金、保健休闲食品、农业机械和新兴产业为一体的园区,而入园者均为农民工创业者。第一期建设占地220.87亩,计划安置39家企业。目前入园建设厂房有4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的企业共24家,有20家是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占有意向入园企业数86.9%。如桂林丰润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福禧达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桂林冠锋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桂林三真食品有限公司、广西荔浦志超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桂林荔浦叶氏农产品有限公司、荔浦县福兴纸箱厂、荔浦县和达印务有限公司等。
桂林丰润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这座园区里的“金招牌”。这是一座绿色的花园工厂,占地26000平米,以种植铁皮石斛、白芨等珍稀药材闻名。拥有大棚育种基地,面积约为5000平米。它的创办人覃振华白手起家,从江西来到荔浦创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除了种植药材,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固体饮料、保健茶等。在办公楼一楼的产品展示厅,展示了一系列产品。畅清舒茶、安神补脑茶、花彩鼻敏感茶、抗尿酸痛风茶、红糖姜茶、番石榴茶、罗汉果茶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据介绍,产品畅销国内,远销1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在美国,仅仅一年,在美国销售额达到1800万元人民币。
预计到年底,农民工产业园将有2家企业实现投产,可为农民工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占创业园内就业总人数的11%。
成立农民工产业园,是该县大胆创新的一次尝试。而“城园一体,产城结合”,也让荔浦县的工业显现出了强劲的动力。目前,荔浦县工业集中区已被列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270公顷,现已开发480公顷。全县90%以上工业企业已进驻园区,实现了聚集发展。2015年,全县有民营企业6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63家,100多家企业获得QS认证,各类企业的注册商标达400多件。民营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达90%,民营企业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税收的80%以上,投资占85%,出口占100%。
剑走偏锋:既拼产值更拼特色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在荔浦人的观念中,不仅仅要敢想敢干,还要干得漂亮。
荔浦把农业搞得风生水起,光是称号就有一大堆:“国家级马蹄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荔浦芋之乡”、“广西最大兰花种植基地”,等等。马蹄、夏橙、茭白、莲藕、兰花……样样上规模,个个是品牌。
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砂糖桔、荔浦芋、马蹄种植面积名列全国前茅,均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桔子红了———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荔浦砂糖桔(核心)示范区”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牌,并在全区率先开展县乡两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
农产品市场是个大蛋糕,要想分得一块,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开发特色农产品,正是该县发展农业的一个创新思路。
俗话说:“马蹄看荔浦,荔浦看青山。”青山镇素有“中国马蹄之乡”的美誉,全镇有着30多年的马蹄种植历史,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总产量8万多吨。
“风险不用怕,订单销售化”。青云村村民伍家喜是马蹄种植户,他说:“我们种植的马蹄,都有合作社接了订单到村里来收购,马蹄管理技术和销路都不用愁,我只愁不够卖!”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强力推动马蹄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导农民发展马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局面,全力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业品牌,为马蹄更好地走向市场,走出国门,打造品牌农业奠定了基础。
为让农民种植的马蹄卖上好价钱,该县大力培育“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村产业格局,在收购毛马蹄的同时,还把工厂的初级车间转移到了广阔的农村,广大农户坐在家里为工厂加工白马蹄,成为家庭工人为马蹄加工企业提供初级加工产品——— 削白马蹄,每年可为食品企业提供白马蹄4万多吨,农民人均从马蹄产业中获纯收入1200多元。
“一家蒸芋,四邻飘香”。荔浦芋也是荔浦的一大拳头农产品,年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8月中旬,新坪镇广福村田间,成片的芋苗绿意盎然,村民覃素异介绍说:“现在荔浦芋根本不愁卖,好的一公斤能卖到10多元!每年国庆节前后,就会有大批老板前来订购。”
拥有400多年种植历史的荔浦芋,最近也迎来了“改革”。该县每年都会安排1000多万元,按照“选种-培育-筛选-推广”的程序,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如今,全县荔浦芋年总产量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了3亿多元。荔浦芋也先后荣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为了做大做优农业,爱琢磨的荔浦人还尝试着以农业核心示范区为抓手,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在修仁镇,该县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了集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砂糖桔核心示范区,实现了“经营集约、设施完备、技术集成、要素集中、产业集聚”的目标,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核心区面积5000亩,拓展区面积10000亩,辐射区面积60000亩。2015年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万元。茶城乡屯留村村民李庭林深有体会“我们村里的果农都积极到修仁镇去取经,参照核心示范区的标准去管理,水果种植既解决了技术难题,也实现了增产增收。”在核心示范区的带动下,辐射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61元,也实现了高效增收目标。
2015年,该县投资5000万元在马岭镇创建一个核心区面积10000亩、拓展区面积50000亩、辐射区面积100000亩的生态林业核心示范区,以核心区为中心,拓展、辐射带动各村屯种植花卉、苗木,实现农民致富。
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该县还推出了赏兰花、摘水果等多条特色农业观光精品线路,逐步实现了乡村旅游由纯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双江镇自2007年来,正式启动以兰花文化为平台的综合旅游区,以兰为媒,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该镇被中国兰花协会命名为“中国兰花第一镇”。拥有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称号的杜莫镇龙腾农家乐休闲山庄则以“田园悠居,生态休闲”为特色,先后投资600多万元,修建了田园卧室、果蔬采摘园等,年接待能力超10万人次。
大胆创新:“互联网+”搅活一池春水
2015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在荔浦县,“互联网+”更是延伸到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全民“触电”的浓厚氛围。
“你们的做法很有创新,对‘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很有帮助!”5月27日,在马岭镇永明村乐村淘服务点的一家线下体验店里,300多名参加桂林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推进会议的代表边参观边竖起了大拇指。该农村电商以“走进、走出”双向经营模式,将现有的村镇小卖部升级改造成为体验店,把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快速输送到农村,同时把农村优质的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高效输出到外地和城市,让农民真切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大家对这种方便迅速地把服务延伸到农村“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坐在家里就能开心“买卖”的新举措,都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该县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抓住广西全力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桂林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大好机遇,大胆创新,发展电商。2015年,全县已发展电商企业268家,开设网店650个,促进85家传统商贸企业向电商转型,城乡电商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2015年全县电商销售总额达12.5亿元,打造出荔浦衣架、荔浦食品、荔浦芋、荔浦马蹄、荔浦砂糖桔、荔浦夏橙、荔浦特色小吃等一批优质电商品牌。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6场,召开电子商务座谈会10余次,培训政府干部、企业员工、农村青年等1000多人;组织电商学习交流10余次,安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电商企业及创业青年前往浙江等地进行学习交流。还成功举办了荔浦县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大会,吸引800多名创业青年前来面试选拔。
与此同时,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建成电子商务集聚区1个,发展40家电商企业近100名电商创业者入驻办公;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作为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乐村淘、邮政、万家智慧等电商平台的县级运营中心和仓储配送基地;建成乐村淘、邮政等公司的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阿里巴巴菜鸟物流正在建设中;建成淘宝·荔浦特色馆1个,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3个,农村电商服务点120个,发展农村电商就业、创业人员1500多人。
在全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荔浦“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逐步成熟,全县发展农业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275家,农产品电商从业人员1500余人。2015年,全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2.6亿元;144个行政村电商应用率达到100%,农民电子商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近500名外出打工人员回乡电商创业,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为农村精准扶贫新动力。荔浦县也因此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为广西首批8个上榜示范县(市)之一。
探路破冰: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新一极
荔浦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星级农家乐、特色名镇名村星罗棋布于广袤的沃土之上。
“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妙景绝天下”,说的是丰鱼岩;“世界岩溶宝库,绿色诗境家园”,是银子岩:“水中水山中山,桂林山水第一湾”,是荔江湾……
该县把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朝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新一极的主体目标,举全县之力,本着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把旅游产业做得有声有色。成功打造了奇观溶洞、生态观光、商务度假、运动休闲、民俗文化“五大旅游特色”。打造了丰鱼岩、银子岩、荔江湾3个国家4A级景区和天河瀑布国家3A级景区,成为广西率先拥有3个国家4A级景区的县之一。充分整合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串联成链,开辟“银子岩—丰鱼岩—荔江湾3个国家4A级山水溶洞览胜之旅”、“银龙古寨—鹅翎寺—荔浦文塔—迎薰门—福州会馆文化古迹寻梦之旅”、“主题小镇—名镇名村—农家乐农业观光科普之旅”、“水上娱乐—养生药浴—避暑度假—森林氧吧小道休闲养生健康之旅”四大精品特色线路。
同时,还打造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工业旅游示范企业1家。截止到目前,全县有旅行社营业部4家,旅游从业人员27223人,形成了以自然、人文景观游为主,以农家乐、农业休闲等乡村旅游为辅的旅游发展格局,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连续多年在桂林市11县(自治县)中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93.7万人次,同比增长2.98%;旅游总收入36.63亿元,同比增长2.22%。荔浦是“中国最美山水文化旅游名县”“最美中国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凭借着“敢为人先、无中生有”、“鼓励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荔浦人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该县县委书记陈代昌在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下一步,荔浦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格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产业体系、旅游胜地、中等城市、幸福乡村、社会民生、绿色生态、机制体制、民主法治、党的建设等“十大建设”,加快发展、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广西综合实力强县“两个建成”目标。
这股“不服输”、“不怕错”、“不畏惧”的劲头,让经济腾飞,让产业红火,让幸福指数飙升,让外界叹为观止,心服口服。荔江之畔,一 座 欣 欣 向荣、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镇 正 在 崛起。
本版图片由荔浦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