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核桃丰收,群众在采摘核桃。
8月9日上午,凤山县凤城镇弄者村党支部书记罗文志头戴草帽正和村里的专职技术员在核桃林里杀天牛。“这个季节核桃树开始挂果,管护好不好决定着今年村里的核桃收成。”罗文志麻利地拿刀剥开一棵核桃树被害处,将天牛幼虫挖出并在树干上涂石灰。
管护好村里的核桃林对罗文志来说还有一层特殊意义,因为凤山连片规模种植核桃最先起源于弄者村。市委、市政府正是在凤山县成功发展10万亩核桃的基础上,经广泛调查论证,最终决定在全市全面推进。当前,核桃种植已成为全市精准扶贫重点产业。
“有些人曾对这种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地方能不能把核桃种活,树长成后能不能结果,均存在质疑。我想请他们到我们村看一看,打消他们的疑虑。”罗文志的15亩核桃,现在每年能给家庭带来近万元收入。
核桃做成大文章
2000年以来,凤山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将退耕还林和产业开发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探索出农民增收与石漠化治理双赢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在大石山区种植核桃。2001年,凤山县制定了“岩溶地区治穷之本在治山、治山之本在兴林、兴林重点在核桃”的发展战略,核桃产业发展被庄重地写入该县“十五”规划。10多年来,凤山县换了数届领导班子,换届不换产业,每届班子都把核桃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植树造林、山地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的民心工程来抓,核桃产业成为凤山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据统计,目前,凤山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3万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2014年,全县核桃挂果面积4万亩,产量500吨,产值1800万元;全县核桃进入达产期后,预计年产核桃干果1.8万多吨,年产值7亿元左右。凤山县建设的现代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区万亩核桃种植基地,总面积10055亩,涉及农户1157户。目前,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凤山核桃开发扶贫产业成功入围自治区“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
凤山县把核桃采收、脱青、加工等作为核桃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加快全县核桃采收烘烤示范点建设。2012年,该县成立了凤山县核桃科研开发中心。目前,中心已引进收集国内外92个核桃优良品种进行试种,为提高全县核桃产品质量和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核桃品牌奠定基础。
“以前,群众看到树上结出的是核桃果。现在,看到结出的是人民币。”凤山县副县长韦江团形象地说出核桃产业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的可喜变化。
“弄者村640多户群众家家有核桃树。一般情况下,每株核桃树能产35至40公斤干果,每公斤可卖到40至56元。”罗文志说。
从采收、脱青到烘晒成干果需要很多复杂工序,按传统作法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现在这些问题,群众都不用担心,更不愁销路了。”罗文志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弄者村建成了一条核桃采收自动流水线。“核桃成熟只需一个电话,就有加工厂的业务员开专车进林地收购核桃。将生果过完称装好车,群众就能拿到现金。”脱青、烘烤、加工全都由工厂机械化操作,公司还统一销售核桃产品。
位于弄者村的观山堡是凤山县核桃种植示范基地之一。2015年,该示范片进入试产的核桃面积达5000亩,共产核桃干果5吨,产值20万元。
如今,弄者村还建成了集党务村务、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核桃科研开发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开辟有展览室,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当地核桃文化。核桃果仁营养价值丰富、核桃油备受市场青睐,而当地群众用核桃壳制作的精美花瓶、杯垫及各类手工艺制品,常被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追捧。
林下养殖闯富路
核桃树生长期较长,一般幼树栽下六七年才能挂果。凤山县在强化核桃管护的同时,引导农民开展间作套种和核桃林下养殖,通过“以短养长”,实现“一片核桃地、赚取两样钱”,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目前,该县探索出核桃+桑、核桃+玉米、核桃+黄豆、核桃+药材等核桃林间套种模式,全县每年核桃间套种农作物面积6万多亩,收入800多万元。此外,该县还鼓励引导部分农户在核桃林下放养土鸡、山羊、黑山猪等禽畜,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凤城镇林兰村有个能人叫陆石,10多年前他背井离乡到广东打工,后因父母渐渐老去,2007年他选择回家照顾老人。但是,回来能做什么呢?看到大山茂密的植被、成片的核桃林,陆石决定在林下养土猪、养鸡。猪专喂满山遍野的野菜,鸡则全部放养在核桃树下。“鸡吃草可以大大减少给核桃除草、施肥的投入,而核桃树树荫正是鸡乘凉的好去处。”经过多年发展,陆石扩大了养殖规模,2015年建成一个核桃鸡养殖场,养殖场全部采用放养模式,以玉米作为鸡的主要饲料。当年,陆石养殖的核桃鸡达530多羽,还带动了村里6户群众发展养鸡产业。
今年,林兰村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脱贫“互联网+林下养殖”工作的部署,因地制宜,以贫困户为基础、片区为基地,采取“贫困户自养、贫困户互养、合作社联养”的办法,结合“贫困户+基地+合作社+公司”养殖模式,组织群众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产业。
如今,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陆石帮助4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养殖了2400羽鸡。“鸡苗、饲料由公司提供,养殖流程和标准按公司制定的规范严格执行。公司则根据合同以每羽鸡20元的价格回收。”陆石说,“每批鸡养殖5个月,一年可以养两批,这种模式风险小、收入高。”拿到公司收购款,他将与贫困户按比例进行分配。目前,林兰村初步建立了7个养殖片区,预计今年全村养殖规模可达14万羽,116户贫困户全覆盖。
打好基础百业通
弄者村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加上近年来蚕茧价格持续走高,于是群众便在核桃树下间种桑树。但交通不便利一度让大家感到苦闷。“即使蚕茧得价,但是除去运输的物流成本,蚕农真正拿到手的钱却很少。”吴德远家住乔见屯,距离弄者村村部有6.5公里。过去,群众出入村屯走的是山路,不说县城就连到村部也要走1个多小时。
“因为不通公路,外面的老板都不愿进屯。我们只能将鲜茧装袋,再用扁担挑、用马驮到村部卖。”吴德远说,“即使挣了钱,出于安全考虑,连摩托车都不敢买。”
得益于县里重点推进村村通水泥路惠民工程的实施,两年前,一条崭新的水泥路通到了乔见屯。“现在,开摩托车10分钟就能到达村部,打个电话老板就直接上门收鲜茧。”吴德远的兄弟吴德佐是村里有名的养蚕大户,一年能养蚕二三十张,每张产鲜茧50多公斤,一年下来,光养蚕收入就有五六万元。
从乔见屯的交通发展史,可以窥见凤山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大局。“十二五”期间,凤山县实施村级路硬化改造43条138公里,新建屯级路327条386公里,解决13.16万人的行路难问题。至“十二五”期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780公里,1833个自然屯通屯级路,共3439.1公里,覆盖3.92万户17.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