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纪实: “千年陶都”华丽变身

47681470864825142.jpg

北流市铜石岭曾出土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铜石岭历史文化生态健康旅游度假区。图为站在铜石岭上远眺山下的美丽乡村。梁大新/摄

  ■核心提示

  北流,素有“千年陶都”之誉,是中国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陶瓷业是核心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北流市利用陶瓷等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逐步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本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调整。

  在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过程中,该市按照“培育特色、打造亮点、塑造品牌”的创建思路,以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铜石岭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建设一批旅游观光带、生态文明示范带,打造经典旅游线路。

  目前,该市已有1个4A景区、3个3A景区。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71.5万人次,同比增长27.2%,旅游总收入18.7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北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突出文化

  形成六大品牌

  北流市位于桂东南,毗邻粤西,是广西第二大侨乡,以中国日用陶瓷之都、中国荔枝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水稻高产之乡、世界铜鼓王的故乡而闻名。这里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森林公园8处、景点30多处。

  在“创特”的工作中,该市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历史人文、自然景观、铜鼓文化、陶瓷文化、生态文化、侨乡文化为特色的“六大特色品牌”,形成独树一帜旅游格局。

  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以陶瓷文化为特有设计元素,以工业小镇作为建设风格,总投资约5亿元的“广西三环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陶瓷文化旅游小镇)开工建设,引起了人们对北流陶瓷文化旅游发展的关注。

  此外,该市在其他旅游特色品牌的打造上也颇具匠心。整合了纪念苏东坡的景苏楼、康熙元年建成的大成殿、乾隆嘉庆年间建立的粤东会馆,以及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旧址,李明瑞、俞作豫故居等红色文化景观,并重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陆路通道,形成了一批历史人文特色品牌。

  该市还通过抓好以铸造世界铜鼓王而闻名的铜石岭遗址保护开发,逐步建成融科普教育、铜鼓文化、考古探险等于一体的铜鼓文化旅游品牌等,这些都避免了在“创特”过程中落入“千城一面”的窘境。

  2 完善设施

  提升旅游品味

  在“创特”过程中,该市邀请旅游专家对各大景区规划进行修改,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景区功能,加快对景区的提挡升级。4月27日,《北流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顺利通过自治区专家组的讨论和评审,这标志着该市“创特”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该市正深化“生态旅游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改造提升、铜石岭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扶新佰仁、沙垌天云山等一批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今年上半年,该市旅游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大容山景区完成3800万元、铜石岭景区完成4500万元,容心谷生态旅游项目已完成投资600万元,扶新佰仁景区投入210万元,常春谷项目已完成投资4200万元,其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品位方面,一是构建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旅游网络,加强景区公路建设,在建的景区二级公路有3条。其中城区至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二级公路争取今年10月1日前通车。同时,建设了4个游客服务中心,设立了29个交通标识牌。

  二是建设了北流国际大酒店、红云酒店、精通大酒店等一批星级酒店。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及门市部10家,有酒店、饭店、旅社60家,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3 乘风借力

  推动乡村旅游

  随着“创特”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在北流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逐步增强,带动作用体现。乘风借力,该市细化发展方向,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今年工作重点,修编完成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通过政府审批。

  今年,该市一方面在财政预算中安排5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另一方面,将民间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强大合力。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引导下,不少经济能人回乡投资,参与投资开发铜石岭旅游度假区、扶新佰仁、沙垌天云山、隆盛天堂山、容心谷、常春谷等景区景点。

  目前,该市将扶新佰仁景区、清湾八桂山庄、平政超德园艺场划为南部乡村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天堂山景区为中部发展重点项目,百泉湖、小鱼村、富堡会所、常心谷、常春谷为北部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同时,扶持建设了一批乡村旅游基地和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做大做强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业。调动当地农民通过发展旅游致富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开设农家乐、举办农家旅馆等方式,增加收入,辐射带动全市旅游扶贫工作发展。